顺风车多平台接单、多收高速费,谁为消费者损失买单?律师解读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本以为选择了‘独享’顺风车服务就能安心直达,没想到司机一路接单拼车,车上陆续上来好几个其他平台的陌生人。”近日,有消费者向南方+记者反映,其在哈啰顺风车平台下单“独享”车型从佛山前往深圳,途中却被司机跨平台接载多名其他平台乘客,原本的“独享”变“拼车”,体验大打折扣。

类似投诉并非个例,多位乘客在多个顺风车平台遭遇过“独享不独”、司机擅自加价收取高速费、驾驶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随着顺风车成为各大出行平台竞争的新战场,服务乱象频生,而维权举证难、成本高也让不少乘客感到无奈。

对此,有律师建议,乘客在遭遇纠纷时应注重留存订单记录、行车过程证据、高速费多收记录等材料,必要时可向交通运输监管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独享”订单多出乘车“搭子”、高速费收取不合理……

在今年4月,莫先生在黑猫平台投诉,称其一家五口打哈啰顺风车从贵州罗甸出发回广西玉林,全程600多公里路程共计花费1400多元。其间,莫先生选择了“独享”模式,不与其他乘客拼车,然而司机沿途又多接了2名乘客,致使七座车挤了8个人,还存在绕路、边开车边电话聊天等行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此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哈啰出行在事后也向乘客致歉,并将提供补偿,目前已永久封禁涉事车主账号。

同在今年年初,一女生在高速上被顺风车司机赶下车的消息掀起讨论热潮。该名女生表示打“独享”顺风车后,却被告知还有位乘客,后因拒绝司机绕路办私事被拽下车,致脚踝受伤。事发后,嘀嗒出行永久封禁涉事车主账号,并退还乘客全部费用。当地警方也对涉事司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记者也在日前通过滴滴平台预约顺风车从中山出发,在平台上看不到有其他同行乘客。但记者一上车后,司机便关闭平台定位,在途中又兜路接上了另外3名其他平台的乘客,其间记者无法在滴滴平台上看到行驶路径。

一直以来,顺风车高速费用分担问题也一直备受不少乘客诟病。早年顺风车业务刚兴起,接单车主大多数为顺路捎上一程的车主,高速费有时平摊有时甚至默认在车费中由车主独自承担。但随着越来越多专门“营运”顺风车的车主出现,不仅车主自身不分摊高速费,甚至有车主以多收高速费作为盈利点。

顺风车平台在订单选择页面有明晰的“高速费用承担方式”的多个选项。

记者获悉,尽管顺风车平台在订单选择页面有明晰的“高速费用承担方式”的多个选项,但实际高速费依然由司机私下收取。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乘客上车后,部分顺风车司机会要求乘客取消平台订单,通过私人交易方式、略过平台将车费和高速费转给顺风车司机。

9月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在中山准备选择坐顺风车出行,却发现顺风车司机无论乘客多少名,都会向每名乘客收取全额高速费用,而并非平摊。

网友发帖称部分顺风车司机高速费收取不合理。

还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曾因上车后不愿分摊高速费用,下高速后被顺风车司机“丢”在路边的情况。

顺风车司乘矛盾何解?

记者发现,多个顺风车平台规则信息显示,“顺风车平台上乘客搭乘车主的顺路车辆属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互助行为而非客运行为或者交易行为,车主与乘客之间只存在好意施惠的事实行为,不属于营运性质的载客服务。”

然而,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邹佳旺律师指出,目前发生争议的多数属于非典型的顺风车车主,也就是把顺风车当作生意经营的车主,他们与乘客形成了客运合同的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下,车主任意增加“搭子”、要求增加额外高速费用都是属于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乘客可以要求车主承担继续履行原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有顺风车平台规则信息显示,顺风车车主搭载乘客不属于营运性质的载客服务。

然而在现实中,车主(或司机)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乘客一旦上车后便难以要求车主履行原先约定。在车主执意违约后,乘客基本上也只能向平台申请赔偿损失。

对此,邹佳旺表示,在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对于损失往往要求守约方提出较为明确的证据主张,这就导致乘客基本上只能要求退回多交的高速费以及多搭了乘客的部分差价车费。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有进一步的其他损失的话,往往只能得到这样的维权结果。

邹佳旺进一步指出,另外一方面,由于赔偿金额不高,乘客往往只能求助平台,由平台作为中间方进行协调处理;如果协调处理结果不满意,乘客需要发起诉讼维权的成本太高。

他建议,如果平台不能较好处理纠纷的话,建议乘客可以向交通运输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解决,维权需要收集自身下单打车的证据(订单中需要显示是否拼车的情况)、车主实际多搭人的证据(比如照片、视频、录音等)、高速费多收费的证据(实际高速费证据以及支付的凭证)等。

曾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平台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行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大出行平台已经开始改善顺风车市场。如哈啰出行上线了订单PK模式,通过综合接单距离、顺路度、服务评价等指标,让得分高的车主有接单优先级;嘀嗒出行则将AI大模型应用到系统智能判责、智能工单生成、敏感对话干预、履约管控、异常行为识别干预等多个方面。

多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顺风车市场。

去年10月,天津发布《天津市私人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其中规定“每车每日合乘服务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意在从载人次数上规避职业司机扰乱市场。

今年2月,惠州也发布《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合乘出行提供者只能在一个合乘平台发布合乘计划及线路,不得同时使用多个平台实现多批乘客合乘;要求分摊出行成本的,合乘出行提供者每天提供合乘出行服务累计不超过四次;其中有跨市出行服务的,每天提供合乘出行服务累计不超过两次。

今年8月,昆明市正式印发《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自8月1日起施行。细则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开抽成比例上限,司机端App实时显示每单抽成,不得强制接低价单。同时,顺风车每日合乘不得超过4次,分摊费用不得超过巡游出租车公里价的50%。

南方+记者  杨琼

【作者】 杨琼

南方探针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