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成定局,2%成新上限,行业如何应对?

近期,人身保险行业的预定利率调整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这一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7月25日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公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这一数值的公布,标志着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进入动态调整的新阶段。

据悉,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研究值,是保险行业根据市场利率的波动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实际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的一个参考标准。它直接关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决策,一旦触发特定条件,预定利率便会发生相应变化。而此次公布的1.99%的研究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监管设定的调整门槛,预示着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即将迎来调整。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便已下发通知,建立了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的机制。根据这一机制,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超出预定利率研究值一定幅度时,保险公司需及时下调新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老产品的平稳切换。

随着预定利率研究值的持续走低,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如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已纷纷发布公告,宣布将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将下调至2.0%,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则为1.0%。同时,这些公司均表示,将在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此次预定利率的调整,是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防范利差损风险的重要举措。利差损,即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低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而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在当前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日益增强,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因此,调整预定利率,降低保险产品的成本,成为保险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预定利率的调整幅度尚未达到部分业内人士预期的0.5%,但考虑到预定利率研究值在未来仍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以及长端利率底部钝化的迹象,不排除未来预定利率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因此,保险公司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敏感度和判断力,加强对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

在产品转型方面,分红险因其既能提供一定保障又能分享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多家保险公司已提前储备了分红险产品,以适应利率换挡后的市场需求。例如,招商信诺等险企在2024年底便已推出了预定利率为1.75%的分红险产品。同方全球人寿也推出了预定利率为1.5%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以满足客户在财富管理规划方面的需求。

随着预定利率的调整,部分保险公司已提前下架了2.5%预定利率的产品。如中英人寿、上海人寿、国联人寿等多家险企,均在三季度前停售了部分高预定利率的产品,为新产品的推出让路。

总体来看,预定利率的调整是保险行业应对市场变化、防范利差损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未来,保险公司需要继续加强市场研究,推进产品转型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