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内卷”产生不了世界一流企业

近日,新华网财经观察发表题为《“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文章,直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的低价恶性竞争乱象。

文章发现,仅今年前5个月,全国就有136款新能源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的九成。甚至在竞相压价的市场环境中,一些车企或者使用低端的材料、粗糙的工艺以压缩成本,或者不再寻求技术革新、突破……

如此“内卷式”低价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长久发展,更不能产生世界一流企业。

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正常的价格竞争,有助于倒逼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发展。但无底线的价格战没有赢家。在行业整体利润率不断被压低的同时,不少整车企业疲于应对,叫苦不迭。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约为65%;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单月零售渗透率超过50%。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全新“赛道”。这份快速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产业发展更需冷静思考。

跳出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需要找到破门的金钥匙。

与其用低价在有限的市场空间进行厮杀,不如共同在市场增量上多做文章。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渗透率才到50%。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空间远未见顶。

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需要更强的技术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不二法门。要让技术创新能够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还需要更国际化的视野。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出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海外设立经销渠道并建厂,开拓新兴市场。

显然,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规范秩序,让市场竞争尽快回归公平有序的赛道,产业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文案:黄浩 闫雨昕)

来源: 新华网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