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3年“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年提及大湾区,每一次提及都赋予大湾区不一样的使命。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实施的第五年,最初的构想已逐渐成为现实。从交通基建到要素流通,从产业融合到科技创新,大湾区三地携手实现加速跑。城市群经济体量从2017年的约10万亿元,逐步成长为2023年的14万亿元规模,约1.9万亿美元。
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再上新阶梯,广州GDP登上3万亿台阶,深圳GDP增速领跑大湾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数据解码大湾区发展,如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引擎”?
广州登上3万亿台阶重回全国经济第四城
今年是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大湾区11城经济总量超14万亿人民币。2023年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1.2%。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数据,202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总量达2.99亿港币。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披露数据,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达3695澳门币,同比增长80.5%。
按2023年平均汇率折算,香港、澳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69万亿元人民币和0.33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总体GDP超14万亿元,其中,珠三角九市GDP占比达78.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珠三角9市2023年成绩单,发现过去一年中珠三角发展既有突破,也有不足。
在第一梯队中,深圳保持领先优势,总量、增速均位于珠三角第一;广州生产总值首次登上3万亿元台阶,重回全国经济第四城。此外,江门GDP首次超四千亿元,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珠三角地区5城GDP增速低于全国增速,4城低于广东省增速。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和2022年同期相比,GDP仅增长2.6%。受全球局势影响出口承压,2023年东莞进出口总额下滑8.2%,出口总额下滑8.9%,进而影响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滑1.9%。
此外,广州GDP增长4.6%,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传统燃油车市场遇冷、消费电子周期性下行,作为广州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分别微增长1.6%和0.3%。
此外,珠海和肇庆两城的工业、消费虽然均稳步增长,但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GDP增速放缓。2023年珠海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下降1.0%。肇庆固定资产投资下滑4.6%,房地产开发投资则下降34.3%。
广东高新企业数量超5万家
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按照《规划纲要》,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其重要战略定位之一。今年,广东省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聚焦产业科技创新,提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从创新能力来看,大湾区硬实力不容小觑。广东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到了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5万家,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此外,珠江三角洲科研投入经费持续增加,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19年,珠三角九市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62.36亿元,到2022年,珠江三角洲R&D经费达4220.31亿元,相较2019年增加1257.95亿元,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3%,超过全国水平1.49个百分点。其中,深圳投入强度达5.81%,仅低于北京。
虽然大湾区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却仍存在一定短板。从各项支出来看,基础研究投入不及全国水平,2022年广东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为5.4%,低于全国的6.57%。基础研究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2022年广东两会就提出,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同年,《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 “卓粤”计划 》(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
与此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粤港澳三地依托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促进大湾区创新合作,加强要素、平台、项目、人才流通在三地间流通。今年1月,第三批1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名单出炉,截至目前,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数达31家,涉及量子物质、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国家队”产业集聚大湾区
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57%
大湾区诞生5年来,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按照《规划纲要》,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重要任务。
作为制造业大省,珠三角地区更是广东制造业核心地区。在大湾区规划纲要落地之前,珠三角9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9年,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6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7.9%。
“制造业当家”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大湾区的重要竞争力。2022年珠三角9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1.8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的5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超1.1万亿元。目前,大湾区已有7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通信、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先进电池材料、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泛家居、高端纺织产业7个行业。7个产业集群所涉及行业多为珠三角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有4个产业集群为跨区域产业集群。
自2017年起,粤港澳大湾区已连续八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最初的“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推进大湾区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赋予大湾区新的定位中提到——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