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看待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

时势造英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落幕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千禧年,新浪、网易、搜狐,中原逐鹿,三足鼎立,威名显赫一时,隐约间豪强并起。已丑年,大风起,是则BAT三分天下,分庭抗礼。


互联网时代


期间更是有3Q大战、百团大战、滴滴快的大战、单车大战、共享经济等桩桩好戏。互联网时代从来不会停下脚步,时至今日,科技的发展更是让独步天下成为了一种奢望。在互联网漫长的发展史上,即便耀眼的明星公司,在最为华光璀璨的年代,这个世界从来都并非一人一姓之王朝。

不同名却可同姓,英雄相惜,二马乌镇相逢曾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事实证明,落后总是要挨打,曾无人不挂在嘴边的BAT,AT早已一骑绝尘,好比与北乔峰齐名的南慕容,终究只能沦为前者的陪衬。

多年前,网景(Netscape)的联合创始人安德森曾写过一篇文章《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而就在前年,美国著名TMT类博客TechCrunch也出了一篇《Software is still eating the world》,都曾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概念:“every company needs to become a software company”,看似巧合的背后,和我们当今社会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

根据权威调查指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间,网络资料的流动成长了45倍,而现在的中国更是有着数以千万级的玩家在淘宝天猫开店。2006年,facebook的用户已经有了1000W人,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facebook的用户竟然比中国的人口还多。

十年后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了我们所有人不可缺失的生活组成部分。网络时代的来临同样带来了许多行业的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时代的脉搏,仔细想想,未来的世界可能会失去许多工作机会,淘汰许多产业,甚至曾令人骄傲的传统产业和工业奇迹,都会伴随时代的发展插上网络世界的翅膀。


互联网行业


还记得早期的滴滴,出租车司机也曾不约而同的强烈抗议,出租车司机可以大声的说:“NO”,可是传统广告行业的从业者可以抗议百度,可以抗议腾讯吗?这个问题显然很幼稚。今天,甚至一个热门的电视剧,各大网络视频媒体都可以赚到手软,广告的收入付费会员的收入,电视台拿什么来竞争呢?

不仅如此,信息资讯行业的发展,现在的场景化,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广告,弹幕、创意类的视频、banner的连结,引导式消费返佣等等,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场景,现在都可以发生。就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改变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更多的是传统行业的优势正逐步丧失殆尽。

以前的广告行业从业者,需要的是更专业的影视行业相关人员,现在谈互联网广告,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体验设计师一个都不能少,以前广告行业的大部分的预算都是国内主流的官媒渠道,现在的广告恐怕更多的是跟国内的网络公司打交道。


互联网发展


行业形态的转变,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很多人抱怨时代的不公,不愿意走出现有的圈子,殊不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去发展新形态下的工作场景,拥抱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努力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昨天与一位体制内的忘年交好友交谈,我打趣的说道,现在已经是互联网区块链时代,给他细细科普了一些粗浅的知识,随后借势安利了一发人人通证,解释了通证经济的魅力,随机还发了一个红包给他,他打趣的说道:“跟你聊天比跟干传销的人聊天还要可怕”

不过我们还是坦诚的交换了对于时代交替的看法,我当时思考了很久,夯沉老旧的工业如何转型?那些上了岁数的企业家愿意改变自己与年轻人交换想法吗?年轻人的创新如何与传统行业结合?老一辈人的经验很丰富,如何传授经验给予到新一代的年轻人呢?毕竟正在飞速发展,只有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未来才会是双赢的局面。


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懂软件开发,从事互联网行业也不一定要懂代码,但是最起码要懂得网络的操作,电商的操作就是一个标准的清晰脑回路,商品在网络上卖,懂不懂代码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对于很多老一辈的企业家来说,经营了一辈子的工厂,做了一辈子的商品生产活动,却不懂网络操作,而且十分不在行,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一点都不难,为什么呢?都是从0到1,都是从小到大,如何将两代人的优势结合起来,恐怕值得我们思考。

远程工作时代的来临
网络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最重要的改变在我看来就是远程工作,国际贸易日渐频繁,凡事都要见面的话,恐怕生意就太难做了,国际贸易最大的障碍就是交通时间和成本,网络的发展不但可以通过声音视频进行远程工作与会议,但是往往我们心中也会想:“在遥远陌生远方的人,真的在认真工作吗?”

很多人对于远程工作的信任感不强,因为人们习惯了日常工作中一天连续好几个会议室议题。而且每个会议都可以与到会者见一面,这就让我们对远程工作的模式产生了怀疑,那么如何解决信任与制度的问题?

还记得上一份工作,当时我还在程序员客栈,软件众包概念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其实是不认可的,但是慢慢的随着人力资源的短缺,很多企业愿意尝试低成本的众包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随着业务的迭代和制度的设计,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我们可以让程序员以及互联网从业者在任何地方工作,程序员可以在任何地方读取写入git,程序开发的版本控制,也因为如此给到了多方工作者该有的信任感,建立了一套标准的价值体系。

目标管理概念的提出者曾提到,可以给员工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主管不用盯着员工的工作,让员工的工作有着更多的自主和创造性,之后再以达成目标与否来做绩效考核标准,这样的管理模式组需要的就是足够的信任和完美的制度。

很多管理者把工作效率的低沉归咎于远程工作,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内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且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很多软件开发外包公司还是在使用瀑布开发,很多时候往往过了很久才知道原来自己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实际的想法大相径庭,他们把这些定义成外包的原罪,其实细细想想,如果采用敏捷开发的管理模式,就可以很容易的避免掉这些认知的落差。

敏捷开发除了平时工作的时候不进行review、给予充分的信任之外,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冲刺期可以缩短至2到3周,一个1.0版本的Demo就可以迅速调整开发优先级,从而弥补开发者与管理者之间的认知落差,通过市场运营的驱动,可以更加完善产品的使用场景,这些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未来远程工作一定是所有的互联网从业者必备的素质,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权,网络时代给予了我们最佳的便捷性,缩短了边界的距离,达成共识的工作效率不仅可以节省许多的时间成本,更多的是让我们能与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合作,了解不同的文化,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效应。

放下一切包袱,建立服务性思维
记得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就是做一个简单BBS类的校园社交网站,那时候的认知还是非常的浅显,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同学都到我的网站里面来玩呢?他们为什么要在我的网站里面发帖子呢?如何建立有效的校园文化UGC圈子呢?什么样的服务才是大学生的痛点呢?那时候的校内非常火,大家凭什么要相信我的网站呢?

其实就两个字,服务,而且只需要服务的女同学数量足够多,让她们使用的频次和热爱程度越高,自然可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当时我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着一个平台叫facebook,而从创立之初facebook依然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去培养用户的习惯去建立真正的用户服务体系,这一点是我一直最受启发的,只有让使用者对你产生依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归到商品层,我们都认可品牌文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品牌之所以建立,之所以有魅力,往往都是来自于品牌良好的客户服务,并非只是产品足够好就可以。这里可以举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Zappos是一家创立于1999年的网站,他们的鞋子甚至卖的比Amzon还要好,之所以可以只靠卖鞋子就能如此,最重要的还是信奉最贴心的客户服务文化。他们的服务有多贴心呢?无条件退换货大家都可以想到,甚至客服还可以帮解决其他的问题,小到订Pizza的电话都可以查到。

我们认为,Zappos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客户管理办法,对精细化消费数据进行管理,将服务水准做到了无可挑剔,并且真正的得到的客户的认可,很多人觉得服务会浪费很多的钱,但是绝对的耐心一定会收货用户最大的价值,任何服务的简历,都应该围绕顾客去思考,尝试用最少的预算发挥最大的价值,不断建立完善用户服务体系。

昨晚与人人通证(rrtoken.tech)团队沟通交流,大家默契的达成共识:业务发展的早期,服务好愿意吃螃蟹的第一批人,让种子用户永远愿意留下,才会知道什么样的服务才是最讨用户欢心的,经过时间的打磨,当我们熟悉了方法,配合营销策略的增值服务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不断的唤醒用户,这样的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少则三五年,这才是服务价值体系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真的可以做到持之以恒吗?我不禁反问自己。

面对世界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实习生》,故事讲得是70岁的ben年轻的时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退休后因为忍受不了寂寞,焕发第二春继续参与职场,以大龄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一个年轻妹子创办的时尚购物网站,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最后赢得同事们好感和信任的故事。


互联网思维


其实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社会给了年轻人最够的宽容去失败去尝试,还能有资深的前辈相助,年轻人也愿意听听长辈们的经验,长辈们能够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年轻人犯错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会是怎样,也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世界会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只有勇于尝试与成长,让年轻人更加踊跃的去承担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们的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很喜欢曲艺界的一句话:“传于吾辈门生,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工,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大胆开放,很多时候对于行业的开放还不远远够,监管机制的严格,往往在不可预料范围之内。

但是,我坚信只有让年轻人去尝试,才能够将很多世界错误的比例控制在可预见范围之内,现在很多人抱怨国家的环境差,何不想想,自古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只有拥抱变化,通过数据化实践管理,通过长辈们的经验和资源,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事业,未来方可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路子和特色,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人才,就算大量人才流向海外,我们身边依然有着相当多优秀的人,这点我觉得才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许媒体,也许世界的声音从来不够美好,但是我却认为,未来需要我们所有一起去创造,一起让他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每个年轻人时时刻刻虚心学习、快速成长、有担当,愿意多元化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互联网责编: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