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与育人方式转变,10月28日,202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人智共生”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西附初中”)举办。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西附初中协办。省内各设区市初中英语教研员、教师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共享智慧教研成果。
聚焦前沿,共绘智慧教育新图景
28日上午,开幕式在西附初中润启报告厅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董洪亮,普通高中英语课标组组长、义务教育英语课标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魏惠,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丁杰,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海燕,西附初中党委书记丁国元共同出席仪式。仪式由魏惠老师主持。

丁国元书记对与会专家、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润·透”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实践,表示将全力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共探技术赋能教学新范式。

丁杰院长生动阐释了苏州教育“左挽千年文脉,右牵未来之光”的独特品格,并指出,苏州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创新融合,致力于提升全域教育智能化水平,打造“苏式教育”数字标杆,让技术真正成为教育提质增效的催化剂与发展引擎。

董洪亮主任以“一个拜托、两个彻底”寄语全省教师: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应用;既要将技术应用的边界“彻底摸清、做到位”,也要“彻底坚守教育本性”,在技术浪潮中牢牢把握育人初心。

开幕式后,西附初中学子带来了精彩的社团展示。他们以昆曲表演为主线,辅以流利的英语解说,巧妙融合苏绣、戏剧、书画、木刻版画、龙狮等传统艺术元素,合唱团则以《光亮》与《Try Everything》唱响青春力量。整场展演充分展现了学子们深厚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


课堂实践,展现“人智共生”新探索
上午的活动由泰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陈葵主持,聚焦课堂实践与教学主张,充分展现“人智共生”的落地与思考。
南京外国语学校王雯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叙事脉络,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思维训练与情感培育,充分体现“以读促思、以思促用”的教学理念。课堂上,AI技术的适时介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了科技赋能课堂的创新活力。

西附初中蒋孝臣老师通过创设真实语境,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形容词否定前缀的规律,实现语言知识的归纳与迁移。课堂中巧妙穿插的AI互动小游戏,既即时检测了学习成效,也点燃了课堂氛围。整节课层次清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

宜兴市东氿中学副校长周丽萍作了题为《英语“图景式”体验教学》的专题讲座,从内涵特征、范式建构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育人价值与实施策略,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

专家引领,指明课程发展新方向
下午的活动由苏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许淼淼老师主持,聚焦智能体赋能教学实践,通过备课与评课案例分享、专家讲座等环节,深入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魏惠作《初中英语学科智能体赋能教师备课》主题讲座。她系统介绍了“江苏初中英语智能体”的设计理念与功能,详细解读了基于智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四步走”设计流程,并结合上午的展示课例,分析了智能体提供的精准教学反馈与改进建议,为教师们实践“人智共生”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与创新动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初高中英语课标组组长梅德明带来《数字化转型与英语课程建设新发展》专题讲座。他指出,未来的课程建设需在技术可能带来的“失能”风险与有效“赋能”之间走出一条真正的“智能”之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其讲座高屋建瓴,为英语教育从知识传授走向“智育融合”描绘了清晰蓝图。

此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省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人智共生”理念下的鲜活样本,搭建了经验共享、智慧共生、技术共研的高位平台,更激发了教师们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西附初中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润·透”教育实践,与全省教育同仁一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征途上精研不辍,为苏州乃至全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