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小学的课堂里,有一群孩子看似与旁人无异,却常常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可能是自闭症患儿,可能发育迟缓,也可能有多动或脑瘫等特殊情况,他们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特需儿童”。而在他们的身边,往往还跟随着一位特殊的老师——“影子老师”。
影子老师也称融合教育支持教师或特教助力教师,他们是在普通班级中直接为特需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社会交往等方面支持服务的专业人员,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其人事关系不隶属于普通学校,也不直接从事教学。
2017年,国务院出台《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其中第十七条提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就近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同时,《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一定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其中就包括“派出教师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支持随班就读”。
随着《条例》的出台,残疾人受教育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融合教育也日渐被推广,随班就读的普及令影子老师这一提供特殊教育支持服务的群体应运而生。
刁颖(化名)是甘肃兰州的一位影子老师,她告诉九派新闻,影子老师就是特需儿童的隐形支持者,“影子老师是专门为特需儿童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教师,核心职责是帮助特需孩子适应普小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能正常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
刁颖陪伴特需儿童上课。图/受访者提供
影子老师并非如它的命名一样,要始终在孩子身边如影随形,刁颖说,他们只能陪那些特别的孩子走一段路,等到孩子融入集体,就会逐渐撤出,“我们的离开意味着孩子已经适应学校生活了,这是好事,撤出就是每位影子老师的最终目的。”
【1】“影子老师的职责就是让特需儿童学会做普通人理所应当的事”
正式成为影子老师前,刁颖曾在幼儿园工作了近20年,这期间她偶尔会碰到些特殊的孩子,但那时的她并不了解特需儿童,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那时候我遇到一个孩子,他刚从瑞典回来,听不懂我们说话,也不讲话,我觉得他看着有点不一样,就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看看,最后诊断出了中度自闭。”
刁颖说,孩子当时是爷爷奶奶在带,老人家处理不好这个事,就叫她帮忙,“自闭症小孩核心障碍是社交障碍,这孩子语言不通,干预半年都没出声音,更别提语言了,但经过我不断训练,八个月之后你叫他名字他终于回应了,一年以后就开始蹦字,两年后你给他讲故事他就能复述了,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也是我进入这一行的契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对特需儿童却是必须迈过的一道道门槛。如果教育普通孩子只是让他们在平地上学会奔跑,辅导特需孩子却是要帮他们在沟壑中学会行走。尽管困难重重,巨大的成就感还是让刁颖坚定了做影子老师的决心。
真正进入这一行后,刁颖发现影子老师的需求其实并不小。她向记者解释道,特需儿童一般都先在相关的社会福利机构里锻炼,机构会评估其能力,可以的都推荐去普小,“一是公办特殊学校名额有限,二是孩子进入普小可以接触正常的同学,扩展社交能力,利于其融入社会。”而随着越来越多特需孩子进入普小,随班陪同的影子老师也愈发被需要。
市场开发出来,自然会有人涌入,但影子老师绝非谁都能挤进的圈子,其专业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刁颖表示,要做影子老师,首先得考下融合教育影子老师的证,然后至少还要有ABA孤独症康复专业技能培训证书,以及ABA孤独症康复高级行为干预师证书,同时绝大部分影子老师都需要进入有政府支持的机构。
谈及付费问题,刁颖也直言不讳。“机构基本都是公益性质的,没有中介费,但请老师要付费,影子老师的费用都是机构统一的,我们这边请半天是5000元/月,请全天是10000元/月,家长还是要看经济情况选择。”
【2】“融合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让特需儿童和其他孩子融为一体”
影子老师作为独立于学校教师团队之外的存在,在被学校、老师以及其他学生家长接纳的过程中都有些困难。
刁颖告诉九派新闻,特需儿童家长向教育局申请随班就读后,学校一般是不会轻易让影子老师入校的,要经过沟通与评估后再按流程推进。“很多学校一开始都怕我们干扰正常教学,不过家长跟校方好好沟通过可能就会同意我们入校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提供相关证件。”
也有沟通无果的情况。刁颖说,即便学校不同意,基本也会给你一个缓冲期,“如果孩子几天内可以适应学校生活,那就不需要影子老师进入,但如果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明显影响课堂纪律,学校就会退让,允许影子老师入校陪同。”
对于影子老师来说,进了学校也不代表能进教室。刁颖说,如果学校允许进教室,影子老师就坐在孩子后面,不允许进就要站在外面观察情况,“这学期带的孩子,最初我就只能站在教室外监督他,后来带班老师发现孩子情绪经常难以控制,就让我进班了。”
在和学校达成一致后,影子老师还要赢得带班老师的信任。刁颖表示,一开始带班老师是排斥你的,但上课的过程中他就会发现,如果你不去辅助他,他的课堂秩序会很混乱,当你帮他管住情绪失控的特需孩子,只要一次两次,你们之间就会产生基于合作的相互信任。
而“攻克”带班老师后,带班老师就会帮忙和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沟通,“现在特需儿童的普及工作做得很好了,家长一般都很能理解,我还没遇见过什么闹事的。”
另外,刁颖着重强调道,影子老师在班级中还有一群关键的交流对象,那就是除了特需儿童以外这个班级里所有的孩子,“特需儿童有严重的社交障碍,他们不是不想跟小朋友玩,而是不会,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与人相处,那我就要和所有小朋友建立良好关系,让他们先喜欢上我,然后爱屋及乌地喜欢我带的孩子。”
融合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让特需儿童和其他孩子融为一体,让他们被班级接纳,让同学愿意帮助他们。
【3】“干预训练是一种违背意志的训练,技巧唯有重复”
刁颖告诉记者,影子老师的工作强度很高,周一到周五一刻不能松懈,每节课都要盯着自己带的孩子,随时做记录。“比如说他几点几分干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上课记录下来,一下课就要到班里跟他讲,去调整他的行为,如果我能进教室了,他上课时一旦出现问题,我就立刻调整,最初需要小声提醒,后面次数多了,我戳他一下他就明白了。”
到了周末,刁颖可以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但周五她就要反复叮嘱家长,布置任务,保证孩子在家的训练。“家庭训练和老师的训练要相互配合,家庭泛化训练不够会导致孩子遇到瓶颈,可能同样的问题换一个场景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其实绝大部分家长都是配合的,但他们精力有限也并不专业,有时候执行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要多强调几遍。”
老师和家长所做的干预训练是一种违背意志的训练,本质是推着特需孩子去做本不会或本不想做的事。刁颖说,为了克服部分孩子的语言问题,她需要在孩子张嘴时捏住他的嘴巴,帮他找发音位置,通过口肌训练使其形成发音的肌肉记忆。
再比如孩子无法准确表达需求时,她就一遍遍重复需求,提醒孩子要记得说“我要什么”,让需求变成指令,直到孩子形成惯性,“我们表达需求是一种天然的本能,但是这些孩子需要后天的训练养成表达的习惯,训练没有技巧可言,唯有重复。”
在刁颖印象中,多数家长都难以接受孩子的特殊,他们之中甚至有极端者,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不面对现实,不接受学校的特殊照顾,更别提请影子老师,“他们尝试自我欺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的状况只会因此越来越糟。”
刁颖表示,影子老师其实没有一些家长想得那么奢侈,一般也不会长期服务,“我们基本都是三个月撤出,最多也就是一学期,陪伴两三年的虽然也存在,但那不是我们希望的。”她说,影子老师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独立地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如果参与太长时间,孩子可能对老师产生很强的依赖,反而不利于他后面再去与人交往。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秦欣然 记者 李杨
编辑 万璇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