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康复大学迎来了400名新面孔,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南、山西、内蒙古七个省份的本科新生,背着行囊,满眼憧憬,踏进了这座充满希望的校园。校园里张灯结彩,标语牌上写着“梦启康湾 逐光而行”“你好,新同学!”一字一句都透着热情。合影展台摆得花样百出,学生们笑着摆姿势,拍下人生新篇章的第一张照片。
学校领导早早就忙活开了。党委书记刘军和校长董尔丹院士亲自到报到点,跟新生和家长聊得热火朝天。他们问得细,关心新生报到顺不顺利,体验咋样,还反复叮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定要让每个新生感到家的温暖。学校专门成立了迎新领导小组,事无巨细地安排,确保报到工作不出岔子,学生们一来就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志愿者团队是这次迎新的主力军。80名老生加上20名新生志愿者,组成了100人的服务队。他们从接站到报到,一条龙服务,忙得热火朝天。在芳草园接待点,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引导新生办手续,有的帮忙搬行李,有的耐心解答问题。刚下车的学生一脸懵,志愿者就迎上去,笑呵呵地帮他们指路、拿东西,让人心里暖洋洋。
为了让新生少跑腿,学校还安排了摆渡车。从接待点到宿舍,车子一趟趟跑,省去了拖着行李满校园转的麻烦。报到点还有个扫码系统,学生刷一下二维码,信息一秒录入,效率高得不得了。这些贴心安排,让新生和家长直呼省心,报到过程顺畅得像坐滑梯。
智慧迎新系统是这次报到的大亮点。学校提前把新生信息录入系统,报到当天直接扫码,核验、分配宿舍一气呵成。宿舍分配也特别人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比如考研、出国、就业或者创业,自由选宿舍和室友。这种安排让新生们觉得,学校真把他们的未来放心上,点赞声一片。
报到现场还有个大屏幕,实时显示报到人数和动态,看着数字跳动,新生们都觉得挺新鲜。学校还特意开了“绿色通道”,专门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不管家里条件咋样,学校都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为钱的事儿上不了学。这份承诺,暖得让人心里踏实。
迎新活动更是花样百出,处处透着心意。新生们在“UHRS”背景墙前拍全家福,照片拼出学校的名字,定格下开学的珍贵一刻。还有个“家乡之石”活动,新生从老家带一块石头来校,石头堆成塔,寓意大家像石头一样坚韧,未来大有可为。每个新生还能亲手按下按钮,正式成为“康大人”,仪式感拉满。
康复大学的这次迎新,不只是把学生接进校园那么简单。每一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新生:这里不仅是学习的起点,更是追梦的地方。400名新生,带着各自的梦想,在这里扎根。未来四年,他们会在这片校园里,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