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生沸腾了!庞众望脱稿演讲,背后故事太励志

庞众望站在清华大学开学讲座的台上,26岁的他神采奕奕,讲得眉飞色舞。5分钟的演讲,他全程脱稿,声音洪亮,眼神坚定。新生们坐在台下,听得眼睛都亮了,有人忍不住拿出手机录视频,直呼“太励志了”!

他讲了自己的故事,8年前,他和台下的新生一样,揣着激动又有点迷茫的心情,第一次踏进清华园。大学生活像张白纸,啥都新鲜,啥都未知。庞众望说,当时有位老师告诉他:“来到清华,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未来全靠自己去画。”这话像火苗,点燃了他的心。他开始明白,大学不是混日子,得自己去闯,去试,去找方向。

庞众望不是光说不练。他在清华的这些年,忙得像个陀螺。课余时间,他跑去参加社会实践,钻进实验室搞科研。面对未知的实验,他也怕过,犹豫过,但每次都咬牙顶上。他说:“每次迈过去,都是在认识自己。”这些经历,让他从一个懵懂的新生,变成了一个目标清晰的博士生,立志用科研报效国家。

科研的路,哪有那么好走。庞众望讲了个故事,2022年,他和实验室的同学一起研发一款高精度测量仪器。400多天,啥概念?就是每天泡在实验室,盯着数据,改方案,修设备。失败是家常便饭,问题一个接一个。有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这仪器可能永远做不出来。可清华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硬是撑着他们往前走。最终,仪器成功了!庞众望说,那些失败的日子,其实是宝贵的财富,教会他坚持的意义。

台下的新生们,听得热血沸腾。庞众望还抛出一句话:“清华很大,机会也多。你们得大胆试,找到自己的路。”这话简单,却像把钥匙,打开了新生的心门。有人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激动地说:“终于见到了小时候的榜样!”还有人感叹:“全程脱稿,太牛了!”这些话,说明庞众望的演讲真戳中了大家的心。

说起庞众望的过去,那就更了不得。他出生在河北沧州吴桥县,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因为生病没法正常交流,母亲腿脚不便,生活全靠他撑着。小时候,他得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爸妈。18岁前,他还得过先天性心脏病,差点没命。为了给妈妈治病,他挨家挨户借钱,甚至捡废品攒钱还债。可他从没抱怨过,始终信一句话:“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信念,硬是把他从艰难的生活里拽了出来。

2017年,庞众望高考考得特别好,顺利进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2021年本科毕业,他没停下脚步,继续在清华读博士。今年8月,他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上,他提到妈妈临终前的话:“为国家多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这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也成了他奋斗的动力。

庞众望的故事,听着就像咱们身边的事儿。谁家没点难处?谁还没遇到过坎儿?可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再难的日子也能闯过去。他的经历,像面镜子,照出咱们每个人都能有的那股韧劲。他在清华的实验室里,摔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来过,不就是咱们生活里常有的样子吗?

说到科研,庞众望可不只是会说漂亮话。他那款高精度测量仪器,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仪器研发可不是拍脑门的事儿,得一点点试错,一点点调整。400多天的失败,换来的是最终的成功。这事儿告诉咱们,干啥都得有耐心,急不得。就像做饭,火候不到,饭就夹生;火候够了,才能香喷喷。

庞众望还鼓励新生们,别怕试错,别怕迷茫。大学就是个大舞台,想唱啥戏,自己定。他这话,特别接地气。年轻人谁不迷茫?可迷茫不是坏事,试着往前走,总能找到路。就像走夜路,灯不亮,慢慢摸索,也能到家。

他的故事,还让人想起咱们国家这些年的变化。过去,多少人觉得好大学是遥不可及的梦。可现在,像庞众望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凭本事考进清华,站上大舞台。这不就是国家进步的证明?咱们的教育,越来越公平,机会也越来越多。庞众望的成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希望。

听完庞众望的演讲,新生们都憋着一股劲儿。有人说:“我要像他一样,找到自己的目标!”还有人感慨:“原来努力真的能改变生活。”庞众望用自己的故事,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他的经历,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生的路,也让更多人看到,只要肯努力,生活总会给你回报。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