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变电影,数学用动画,学生爱学全靠它?

一堂课,能有多精彩?寻乌中学最近搞了一场“双基+关键能力”课堂教学竞赛,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爱听、爱学的舞台。语文、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每科都玩出了新花样,学生听得目不转睛,老师教得热火朝天。

语文课上,潘银秀老师讲《扬州慢》,不用枯燥的背诵,而是用AI技术把诗词意境串起来,让学生感觉像在看一部古风电影。课堂上,学生不仅记住了诗词,还能聊出诗里的历史背景。王贞老师讲《与妻书》,赶上读书日,设计了个情境任务,学生分组讨论书信里的情感,课堂气氛热得像过节。曹艳珊老师讲《祝福》,让学生自己挖掘课文里的模糊语言,用的还是DeepSeek出题系统,学生答题时脑子转得飞快。曾春娣老师讲《雷雨》,不光讲剧情,还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的性格,学生们争着发言,课堂像辩论赛一样热闹。这些老师的目标很清楚: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会思考。

数学课一样不简单。徐静老师讲函数,从初中知识点入手,慢慢带到高中难点,学生听懂了基础,再学新内容就不费劲。邝红招老师用动画展示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抽象的概念变得像看图画书一样直观。侯招娣老师讲完公式,立刻让学生做题巩固,边练边问,学生答错了也不怕,老师鼓励他们大胆说想法。刘爱莉老师的课堂,学生发言特别积极,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老师还总夸他们,课堂气氛好得像朋友聊天。数学课的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弄懂公式,会用公式,还得学会自己找解题路子。

生物课更是脑洞大开。林莉老师讲遗传学,AI让果蝇“开口说话”,学生乐得像看动画片,还得扮演科学家设计实验,学的知识直接用上了。邝招娣老师讲基因编辑,用动画把微观世界展现得清清楚楚,学生看了直呼“原来这么简单”。张昌钦老师拿草莓高产当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步步解决,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忙得不亦乐乎。这些老师的目的很直接:让生物课好玩又实用,学生学完还能跟生活挂钩。

政治课也不甘示弱。钟小丹老师讲诉讼程序,直接搞了个模拟法庭,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学知识的同时还练了表达。潘慧玲老师和胡巍老师用真实案例分析,学生画思维导图,整理思路,课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还让学生找新闻、做汇报,知识学完还能用在生活中。政治课的目标很明确:不只要背书,还要会思考、会参与。

这场比赛,老师们各显神通,课堂设计新颖,学生参与度高。潘银秀、王贞等15位老师拿了一等奖,曹艳珊、曾春娣等14位老师拿了二等奖。比赛不只是比谁教得好,更是让老师们互相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这场竞赛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抓住了学生想学、爱学的点。老师们不光教知识,还教学生怎么思考,怎么把学的东西用在生活中。语文课让学生爱上诗词,数学课让公式变得好懂,物理课让实验变有趣,生物课把科学拉进生活,政治课教学生关心社会,历史课让过去活起来。每科都在帮学生打基础,还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场比赛还有个大收获:老师们发现,学生不怕学,就怕学得没意思。比赛里的好方法,比如用AI、动画、情境任务,都让课堂变得好玩,学生学得更带劲。老师们也通过比赛交流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学水平蹭蹭往上涨。

说到底,这场竞赛不只是老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更是教育的事。怎么让课堂既有趣又有料?怎么让学生学了知识还能用?这些问题,寻乌中学的老师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你觉得这样的课堂怎么样?如果是你,会不会也想坐进教室听一听?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