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心中有“数” 育人有“术”
——记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邓培红
邓培红正在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记者 杨洋 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通讯员 王新英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邓培红深知,助力学生获取最新的数字化知识并培养其适应数字化变革的能力,不仅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需求,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里面,全国优秀老师的作品,在经过专家的评选、点评、筛选之后,供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学生使用。”邓培红说,相比于教育前辈,通过数字技术,获取和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
通过这些平台,邓培红获取到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等资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整合和改编,热门人工智能APP成为邓培红的教学助手。
而让邓培红更加看重的是,数字技术为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邓培红表示,有一次尝试利用一款软件动态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虽然可以提供知识解答,但无法给予学生真正的情感关怀。”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邓培红深知,在教育的世界里,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替代教师。
在邓培红的班上,有许多留守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寄住在亲戚家。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部分学生存在个人卫生习惯欠佳,学习状态较为松散的情况。
邓培红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校和学生父母之间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用母爱守护孩子的成长。班里有一名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就是不能接受老师对他的批评,也看不惯别人比他强。邓培红把这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耐心用一些浅显的道理教育他,同时给他安排一些班级工作,提升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现在,这名学生不仅能包容“优生”,还乐于帮助“后进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邓培红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的潜能,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这正是矢志不渝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