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测水质火遍校园,绿色技能成新宠,未来工作抢手吗?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戚鑫雅,拿着一瓶水样,站在实验室里,盯着水里的气泡。这不是普通的实验,她在测自然水体里的溶解氧,学的是绿色技能,想为环保出一份力。绿色技能这事,现在可是职业教育里的新风口,学生们学得热火朝天。

这事得从2021年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跟咱们教育部合作,搞了个“青少年核心能力提升”项目,专门把绿色技能塞进职业院校的课堂。绿色技能是啥?简单说,就是学会怎么用知识和本事,让生活更环保,资源更省。比如,学会测水质、做节能设备,或者研究怎么把二氧化碳变成有用的东西。

项目刚开始,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就成了试点。学校里,学生们不光读书,还得动手干。比如,戚鑫雅和同学一起,拿着设备在校园里取水样,测数据,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目标很实在:搞清楚水质好坏,帮环境少受点污染。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学完就能用在实际工作中。

不光是水质实验,学校里还有别的绿色技能课。学生何友景就在实验室里鼓捣二氧化碳吸收转化的实验。他跟老师学怎么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抓”下来,变成有用的材料。这技术听着高大上,但何友景说,老师教得简单明了,动手几次就明白了。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新技术,未来能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还有学生管瞿满,忙着测试一个微型智慧农业控制系统。这系统能自动调节水和肥料,帮农民省资源。他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跟同学讨论,觉得这东西要是用在田里,能让农业更环保。管瞿满说,学这个让他觉得自己干的事特别有意义,像是为地球做点啥。

绿色技能不只有高科技,还有接地气的。比如,学生谢诗雅和同学用柿子做染料,染出来的布料颜色又好看又环保。她们围着染好的布,讨论哪块颜色最好,笑得特别开心。谢诗雅觉得,这种传统手艺跟绿色理念结合,特别有意思,未来还能开个小店,专门卖环保染料。

学校里还有门课,叫“海绵城市”,教怎么让城市少积水、更环保。教师毛轶带着学生,从课本讲到实地操作。学生们听完课,脑子里全是怎么让城市“会呼吸”的点子。毛轶说,学生们学得快,想法也多,未来肯定能干大事。

这事看着简单,其实意义不小。学生们学的绿色技能,是在为咱们国家的绿色经济攒人才。以后,环保产业会越来越重要,这些学生就是主力军。他们不光在学技术,还在学怎么为社会做贡献。这感觉,就像种下一棵树,慢慢等着它长大开花。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