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数到三的那天,我看见了光

本文转自:中国教师报

师生之间

你数到三的那天,我看见了光

陈 亮

    2009年,中师特教专业的我终于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干上了自己的老本行。当时,我兼任学校副校长和一个聋班班主任,工作不轻松,但我对能够从事特殊教育倍加珍惜,每天干劲十足。

    我在班上最早认识的孩子是小杨,他瘦瘦的,性格活泼,脸上整天挂着笑容。搭班老师说,他学习很积极,但心眼有点“小”,一旦有人说他有什么不对,就满脸不高兴。如果是在课堂上,他会一秒“变脸”,直接往桌上一趴,任你好说歹说、软硬兼施,再也不愿意参加接下来的学习了。

    很快,他便给了我一点“颜色”瞧瞧。

    一次数学课上,小杨照旧乐呵呵地上台完成一道计算题,平常他都算得很好,这次却出错了。当时,我忽略了他向我投来的期待夸奖的目光,只是习惯性地向他打出“错误”的手语。没想到,原本笑着的小杨竟然“哇”地哭了,甚至还用头“砰砰砰”地往墙上撞,其他学生都吓呆了。我也傻了眼,赶紧把他拉住,努力让他安静下来。

    后来,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我琢磨着,小杨如此在乎自己的错误,可见他非常渴望通过认真学习获得认可,但也许因为太在乎了,才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看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要培养他的耐挫力和自信心。

    于是,小杨再做错题时,我不再马上充当“裁判”,而是微笑着打手语:“可以说说你的方法吗?”然后,我和小杨一起分析,引导他发现错误并改正过来。末了,我一定忘不了狠狠地夸奖他一番:“你真了不起,能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此时的小杨,虽然又有了一次“错误”的经历,但脸上只会洋溢着满足的笑。

    我趁热打铁,知道小杨喜欢打篮球,又找机会和他单挑,玩投篮游戏。我悄悄关注他,发现他有时屡投不中想打退堂鼓,便把他拉到一旁,陪他看残奥会选手的故事,给他讲海伦·凯勒和张海迪……小杨的眼神若有所思、眉头渐渐舒展,我知道他已懂得:打球如此,学习也如此,可以输,但是不能输掉信心,要努力再试一试。后来,每当小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做出“投篮”的手势,他便心领神会地冲我笑。

    很快,小杨要毕业了,离开学校前他兴奋地告诉我,打算将来当一个最厉害的美发师。看着满脸灿烂的小杨,我不禁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小杨一起悄然成长了。

    现在,我已转型成为培智教育的生活数学教师,在一个伴着微风虫鸣的9月,我遇见了小聪——转学来的二年级插班生,一个有先天智力障碍的孩子。他的眼神比其他同学更加呆滞,同学找他玩,老师找他说话,他都毫无反应,几乎连眼珠子都不肯转动一下。一整天,除了上厕所,他似乎永远待在座位上。

    学习认数,其他学生都跟着我一起点数,唯独小聪一动不动。我想握着他的手一起点,但他不断地想挣脱。

    我只好安慰自己:都说花开有期,也许他就是那一朵迟开的花吧。

    往后的日子里,课堂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学生点数(这个班数学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点数),并固执地去握着小聪的手一起点。坚持了几节课后,小聪终于愿意配合我了。我开心地表扬了他,并奖励他喜欢的零食。小聪抿着嘴冲我微微一笑——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

    不拒绝就有希望!

    我又指导学生给小聪做示范,并请小聪的父母带他在家中练习。课后,我还经常拉着他的手,把校园里的树木、落叶等当作学习素材,点数给他看。这时,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偶尔会发出“哼哼啊啊”的声音与我互动……他愿意配合我了,我已甚感欣慰。

    终于到了期末评估的时候,我在讲台上摆好5个苹果,让学生依次点数。小聪最后一个上台,我心里给他预设的目标是能点数一个苹果——以往他愿意配合的时候,每次都只能正确地数到“1”。

    只见小聪缓缓走上台,转头看了看我,然后举起手、伸出手指,一边指着苹果,一边从喉咙里发出含糊不清的“一、二、三”。点完三个苹果,小聪站在讲台上微笑地看着台下的同学。

    我还没反应过来,台下的学生已经鼓起了掌。

    “小聪太厉害了,再试一次!”在其他学生和陪读家长期盼的目光中,小聪自信地伸出手,声音更响亮地又点了一遍“一、二、三”。

    小聪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我仿佛看见一朵曾经不起眼的小花,终于慢慢绽开了自己的花瓣。

    教育就是一场相遇,用心经营,以爱浇灌,让彼此成长,终将成就一场场最美的相遇。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醴陵市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