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职业教育受到认可 实际感受超越预期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第三轮全国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

职业教育受到认可 实际感受超越预期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4年组织实施了第三轮全国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252个地级市的546所中职学校、234所高等职业院校(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99所、职业本科院校35所)以及涵盖全部20个行业门类的用人单位,调查对象涉及学生、教师、校长和雇主4个群体,共回收有效问卷13.66万份。调查采用2套共8份调查问卷,分别调查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包含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的学生就学满意度、教师从业满意度、校长办学满意度、雇主用工满意度。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庄竞教授正指导学生对全液压式推土机关键零部件进行深入分析及三维建模。本报记者张学军摄

  测评结果

  调查对象对职业教育“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提升明显。调查对象对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状态。2024年,高职学生就业、教师从业、校长办学和雇主用工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3.18分、73.48分、77.72分和81.92分,各类群体的满意度均处于“比较满意”状态。从得分看,高职各个群体调查得分均高于中职的得分。与上一轮调查数据相比,中职学生就业、教师从业、校长办学和雇主用工的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分别提高7.09分、7.62分、14.40分和16.49分。中职学生就学、校长办学和雇主用工的满意度均达到“比较满意”状态,教师从业满意度也接近“比较满意”状态。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对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提升明显。

  调查对象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感受好于预期。从各分项维度得分看,总体上调查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分高于期望值,职业教育供给基本满足各方需求。在学生调查中,中职学生就学满意度得分高于教育期望,高职学生就学满意度得分虽低于其教育期望,但是差值仅为0.42;教师从业满意度得分高于教育期望;雇主用工满意度高于用工期望。

  满意度得分呈现“东高西低”显著特征。职业教育学生就学、教师从业、校长办学和雇主用工的满意度得分在东中西区域上存在一定差异,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中职校长办学满意度得分东中西差异最大,东部校长办学满意度得分比西部高8.1分。

  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有效。职业学校重视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在就业指导、实习管理、实习实训、职业技能比赛等方面受到学生的认可,毕业生综合素养受到用人单位认可。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学满意度得分最高的5个题项依次是: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同学关系的融洽程度、资助政策落实情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专业课教师水平。高职学生就学满意度得分最高的5个题项依次是:任课老师的师德师风、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思政课开展情况、与任课老师关系的融洽程度、与同学关系的融洽程度。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比较满意,普遍认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较好,尤其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忠诚度、职业道德等方面满意度更高。参与调查的企业普遍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在招聘前也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发展潜力持乐观期望,体现出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认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受到认可。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和中职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分别达到86.36分和84.33分,同时对“双师型”教师数量以及企业外聘教师水平也比较认可。在教师调查中,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分79.5分),同时对学校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支持的力度特别大(得分77.67分)。职业学校校长对当地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程度基本满意,对当地政府落实生均经费、专任教师数量以及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支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较为满意。

  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效果明显。自2019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实施了高职“双高计划”、中职“双优计划”等重点建设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国家级“双高”建设院校学生就学、教师从业、校长办学的满意度得分都高于省级“双高”院校和其他非重点建设院校。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等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在学生就学、教师从业、校长办学的满意度得分上,也普遍高于非重点建设中职学校的得分。

  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均表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和中职校长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呈现出较高满意度,分别为81.54分和75.22分;其中中职校长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较2019年上一轮调查结果提高了6.93分。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对学校从企业请来的教师教学水平表示非常满意,分别得分84.98分和84.33分。有与职业学校合作经验的企业,较为频繁开展产教融合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78.83%,其中最主要的合作形式为接受实习生、到校开展招聘活动以及到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宣传。绝大多数企业在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特别是“降低企业培训成本”“降低企业招聘难度”“提升企业知名度”方面,选择“没有明显收获”的企业数量仅占2.18%。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用人单位,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效果的整体满意度均相对较高,此次调查中有87.82%的企业表示对合作成效满意。其中,与高职学校合作过的企业有92.56%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继续合作,与中职学校合作过的企业有85.96%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继续合作。

  问题与不足

  教师从业价值感有待提升。中高职教师在“职称晋升”“社会地位”“赴企业行业学习培训”等涉及个人发展的3个方面感受非常一致,在教师满意度测评题项中得分排名靠后,均不高;两个群体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校表现等方面不够满意。在个人发展方面,两个群体略有差异之处在于,中职教师更关注自身的科研机会、工作成就,高职教师更关注考核评价、外出学习与进修。中职教师主观社会地位感知偏低,得分54.67分,在38个题项中排在36位。其中,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被教师排在最后一位,得分仅为48分,“在校表现”则得到63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排位亦在最后一位,得分为59分,“学生学风”得分也不高,为69分。映射出教师教学成就感也较低。

  教育内外发展环境支持不够全面。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中高职学生得分较低的选项明显集中于教育环境和公平与质量方面。其中,教育环境方面比较不满意的选项有“就业指导”“社团活动”“开阔国际视野”等方面;关于公平与质量得分较低的选项有“课外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升学指导”“参加课题”“自主学习”“顶岗实习”。中高职校长在涉及与产业相关的题项上得分普遍不高,例如“专业课教师对本地产业趋势的理解”“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来自行业企业的办学支持”“本地产业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等4个问题得分均在70分上下,处于得分排序尾部。中高职校长普遍在开放题中反馈了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的困难,表示现有经费不足以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对于“当地家长让子女就读高职学校的意愿强吗”这一问题,高职校长的回答满意度仅为63分,中职仅为55分,均排名最后。对于“您对本校近年来生源的质量满意吗”这一问题,中职校长的满意度为65分,仅在基本满意之中。映射出中职学校招生困难,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仍不够高、吸引力不强。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的问题仍有待破解。校企合作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难开展”和“不深入”两个方面,特别是一些地区少有成规模的企业,校企合作更加难以开展。对满意度调查题项中“您对当地政府部门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感到满意吗”这一问题,中高职校长的满意度均在68分左右。49.72%和20.47%的企业表示在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资金补贴或者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和“没有顺畅的合作模式”;约10%的企业表示“没有可开展合作的合适学校”。学校专业建设与当地发展适配度不高,高职校长调查中“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与本地产业发展的配合度”的得分为76.26分,而中职调查中的得分为69.7分,均仅略高于基本适配的水平。

  毕业生知识技能实际水平与雇主期待存在差距。雇主对毕业生的整体表现比较满意,对于“您对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人才供给状况满意吗”这一问题,雇主分别给中高职毕业生打出77分和79分。总体上看,雇主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各项上打分较高,基本位于75分以上,位于或高于良好区间;但在毕业生知识技能实际表现选项上打分相对较低,表示在雇用前对中高职毕业生能力有比较高的期待,但雇用后毕业生实际能力与雇主期待仍有差距。雇主均在中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专业技能与企业使用的技能”“通用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打出75分左右的相对低分,其中前4项排在最后。

  对策建议

  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有效途径和工作目标,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遵循。职业教育战线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落地见效。

  强化地方政府统筹职责,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联动。近年来,通过“一体两翼”建设,政行企校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有了新气象,但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因缺乏确切的制度性规定,各办学主体的责权边界不够清晰,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实效性不佳,亟须地方政府在工作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各办学主体的责权边界,切实强化当地政府的主体责任,赋予其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监督检查等主导职责,有力塑造产教融合新形态。

  坚持中职教育基础性地位,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中职教育在促进人的多样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定位、职能职责、办学规模正在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结合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试点探索综合高中模式等政策导向,择时实施“中职资源集约化工程”,通过撤并、重组、转型等方式整合中职资源,压缩中职学校规模,重点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性综合高中,促进办学效益与办学质量双提升。

  构建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增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内在关联。新形势下,探索建立以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评价要素、教考内容等为衔接点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应加大统筹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力度,推动建设一批有机衔接、有效贯通、一体化设计的职业教育优质课程教材,强化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内在关联。

  (执笔人:张布和、张浩、王纾、尹玉辉;课题组核心成员:王新波、宗诚、王春艳、王敬杰、赵晶晶、聂伟。本研究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全国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与测评”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