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走进医科大学,显微镜下看细胞,他们的梦想却被点燃

一大早,潍城区望留中心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代表,背上小书包,坐上大巴车,直奔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孩子们兴奋得像过节一样,车上叽叽喳喳,唱起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次研学之旅,目标很简单:让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眼看看医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到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园大门一敞开,孩子们瞪大眼睛,哇的一声就冒出来了。学校环境干净整洁,教学楼高大现代,绿树成荫的小路让人心情舒畅。带队的老师说,这所学校培养了16万多名医学人才,其中还有三位院士,厉害得不得了。孩子们听着,眼睛里满是好奇,心想:原来学医这么了不起!

走进文体活动中心,孩子们像进了大观园。宽敞的场馆里,有篮球场、乒乓球桌,还有举办文化活动的舞台。学生志愿者笑着介绍,这里平时有科技比赛、艺术表演,热闹得很。孩子们东摸摸西看看,恨不得马上变成大学生,加入这些活动。

接下来,队伍来到临床能力培训中心。这里摆满了高端的科研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讲解员指着一台模拟手术机器说,这玩意儿能让学生练习开刀,精准到毫米。孩子们围着设备,啧啧称奇,有人小声说:“这跟科幻电影似的!”他们还试着操作了一把,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医生。

医学典藏标本馆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地方。玻璃柜里摆满了人体组织、病理标本,还有寄生虫的模型。讲解员老师讲得生动,孩子们盯着标本,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有个同学举手问:“这些标本咋做的?”老师耐心解释,还讲了保护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点点头,懂了:原来生命这么宝贵,得好好珍惜。

中午休息时,孩子们在人工湖边的小广场玩起了团体游戏。心理学院的老师带着大家做“信任背摔”和“解锁手指”游戏,笑声不断。孩子们发现,团队合作可不简单,得齐心协力才行。家长们也在旁边看着,忍不住夸:“这活动真有意思,孩子学了不少东西。”

下午的活动更精彩。讲解员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科普课,教他们用显微镜看细胞。孩子们轮流上阵,盯着镜头,惊呼:“细胞长这样啊!”还有模拟急救演练,学生志愿者教大家怎么做心肺复苏。孩子们学得认真,个个像模像样,觉得自己能救人了。

在基础医学实践区,孩子们接触了解剖模型。老师指着模型讲解人体的结构,孩子们听得入迷。有人问:“心脏为啥跳?”老师笑着说:“它是个小马达,给你全身供能。”孩子们哈哈笑,觉得学医就像探秘,特别有趣。

走了一天,孩子们虽然累,但兴奋劲儿一点没减。他们在校园里漫步,看着大学生们背着书包赶去上课,图书馆里安静读书的身影,实验楼里忙碌的背影。不少孩子说:“我也想上大学,当医生!”家长们听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这次研学之旅,不只是看热闹。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亲眼观察,明白了医学的严谨和伟大。标本馆里,他们学会了敬畏生命;急救演练中,他们懂得了责任;团队游戏里,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力量。这些收获,比课本上的知识更珍贵。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老师们也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好奇的年纪,带他们走进大学,能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未来,他们或许会因为这次经历,选择学医,投身健康事业。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他们在车上讨论着今天的见闻,有人说想当外科医生,有人说要研究新药。家长们也在感慨,这趟旅程让孩子长大了不少,也让他们更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大学,像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这样的地方,不仅培养人才,还在用实际行动影响下一代。这样的活动越多,孩子们就越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教育,鼓励学校和家庭一起努力,培养有梦想、有责任的孩子。


(教育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