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金昌日报
石美:千里支教育桃李
记者 张诗雅 柯玉栋
1998年,25岁的石美从山东淄博来到甘肃金昌,成为西部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人民教师。20余载寒来暑往,她将青春献给这片热爱的土地,以一颗丹心浇灌桃李芬芳。
千里支教到陇原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无数青年响应号召奔赴西部,石美便是其中之一。1998年,她从福州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永昌县河西堡镇任教,“当时觉得,西部的孩子更需要老师。”
初到河西堡镇,现实远超想象。教室窗户漏风,教学设备简陋,留守儿童占比超过半数。更艰难的是语言关——许多孩子从未接触过英语。
石美在教案本扉页写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她白天上课,晚上研究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单词编成童谣,用肢体动作模拟语法结构。短短一年,她带的班级英语成绩从全镇垫底跃居前列。
家庭与事业的抉择,是西部支教者永恒的课题。
父母心疼女儿:“调回山东吧!”
石美却摇头:“我的根,已经扎在了戈壁。”
让英语课焕发生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石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自费订阅《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每年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教育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她率先推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扮演角色,设计“单词寻宝”“语法闯关”游戏等,让知识在欢笑中扎根学生内心。
石美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努力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她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生成绩上升很快。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孩子们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同事樊春淼说:“在我的印象中,石老师是一位工作认真又严谨的老师,特别是她能及时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并耐心辅导他们。总之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爱戴的好老师。”
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在石美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一封字迹歪扭的信:“石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您!”写信的是留守儿童小刚(化名)。
父母离异后,父亲常年在新疆打工,小刚跟随奶奶生活。因疏于教育管理,小刚喜欢撒谎、打架、拿别人东西。
石美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和小刚奶奶电话联系,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时时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并有意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
石美说:“经过对小刚一年多的教育和引导,他的成绩进步了,思想也有了大的转变。”
为了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她通过手机微信、视频让他们和父母交流,每天陪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河西堡第一小学学生李锦园说:“天冷了,石老师就会让我们多穿一点,像家人一样关心我们。下课了会陪我们一起跳课桌舞,陪我们一起玩,我们都很喜欢石老师。”
在家校共育中,她独创“三个必访”:学习困难必访、行为异常必访、突发事件必访,促使家校沟通质量更有效、高效。
20多年耕耘,石美带出12届毕业生,数百名学生考入大学。她先后获“永昌县骨干教师”“金昌市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