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盲盒”在课堂上打开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都匀四小着力打造生命教育主题课

“情绪盲盒”在课堂上打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绍阳

4月14日午后,阳光洒进黔南州都匀市第四完全小学二年级(3)班的教室,年轻教师赵蕊熟练地拿起粉笔写下“我是情绪小侦探”几个大字。她正按照学校校本课程《小学生生命教育教学指导手册》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课。

课堂上,赵蕊组织同学们玩“情绪盲盒”游戏,让上台的同学抽取情绪卡片并表演,大家一起猜。

“从他的动作看出来是害怕。”“他是高兴。”同学们的声音此起彼伏。

“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么才能让自己开心起来?”赵蕊继续引导式提问。“我心情低落就让父母带我去好玩的地方”“我习惯深呼吸调节情绪,这是老师教给我最实用的方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让课堂更加热闹。

如今,这样活跃的生命教育课在都匀四小十分常见。

2017年以来,都匀四小围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这一育人目标,从享悦生命·人与自我、尊重生命·人与自然、绽放生命·人与社会3个维度,开设主题式教育、学科渗透教育、活动实践教育、校家社共育4类育人课程,《小学生命教育“1+3+4”校本课程实践探索》获得2024年黔南州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都匀四小党总支书记陈美玲的办公桌上,摆放着727页小学阶段生命教育多元共育策略研究的结题审核鉴定材料,里面融入了该校145位教师的智慧与心血。

“我们一直在思考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到底怎么开展才更科学和规范。”从教20余年的陈美玲也曾因生命教育犯难,“根据各年级孩子的成长规律设计课程是最难的。”生命教育内涵丰富,从细微处落实并不容易,只讲心理关爱又显得狭隘。

2021年,在陈美玲的带领下,“生命教育”正式形成研究课题。陈美玲和团队成员走访学生、家长和社区,发放1206份问卷,经半年调研发现,孩子们对生命的认知不足,“需要设计本校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备课和孩子系统学习。”

随后,团队成员广泛地查阅绘本、文献和专著。2023年,经过教育专家的反复论证和上千次修改后,都匀四小校本课程《小学生生命教育教学指导手册》和《小学生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手册》正式出炉。

2023年的秋季学期,拿到校本课程的副校长赵恒繁星十分激动:“开学第二个月下午的第二节课,我上了执教生涯中第一节生命教育课,犹记于心。”

截至目前,都匀四小生命教育课的教研活动已达160次,累计时长超4240个小时。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学生的改变十分明显,陈美玲也越来越确信路子走对了。

她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12岁男孩因爷爷去世和父母陪伴缺失,学习受到影响。学校发现后,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闪光点。经过一系列干预,孩子理解了父母的难处,家庭氛围改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让孩子系统认知生命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义务。”陈美玲说,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爱,热爱生命、生活,敬畏生命。

随着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都匀四小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成果丰硕。4节渗透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1个教学案例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1个案例获省教育厅项目优秀案例三等奖。


(教育责编:王涛 )
2025年04月18日 10: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