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铁骨铮铮、两袖清风的好官,他毕业于清华,留学美国,却投身最基层,挑起扶贫的重担。
从镇长到市委副书记再到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曾凭借着非凡的胆识与坚韧,走在反腐斗争的最前沿。
他曾拿下了八十七名贪官,成为正义的化身。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他会继续在政坛大展拳脚时,陈行甲却不顾上级挽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辞职。
2016年12月2日,陈行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篇《再见,我的巴东》告别信,此后便隐退官场,走向了慈善公益之路。
陈行甲是生于湖北兴山人,家庭并不富裕,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从小立下的大志。
他曾在自己写的书中直言,自己小时候有过非常强烈的英雄情结,梦想着能够斩妖除魔,惩恶扬善。
可以说,这种对正义的追求和使命感贯彻了陈行甲的一生。
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少年时期的陈行甲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始终名列前茅。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知识成为他通向未来的唯一桥梁。
1988年,他考入了湖北大学,成为数学系的一名学子。
求学期间,陈行甲展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这也奠定了他日后从政的基础。
顺利取得学位证书后,陈行甲并没有像班里其他同学一样,跑到当时被改革开放春风浸润的深圳、广州去寻找发财的机会。
凭借他当时的学历,入职公司,成为高管,月薪过千并非什么难事。
只是这并非陈行甲的志向所在,他始终怀抱着年少时匡扶正义、济世救民的理想。
因此,毕业以后,他选择回到了家乡基层,从兴山县燃化局起,一路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做到了兴山县团委书记。
初入仕途的陈行甲虽然并没有多少权力,职责也不大,但他依旧严于律己,兢兢业业。
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他也没忘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又考上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系来提升自己。
2005年,陈行甲又奔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一年。
别人学习一般都是为了获得高学历,以此成为自己前途的跳板。
但陈行甲和别人不一样,他求学,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国家。
积攒了一身知识又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的陈行甲,很快连升数职,在2011年成为湖北省宜都市委副书记、宜都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但很快,陈行甲便去到了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这也是他为官的最后一站——湖北巴东县。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巴东县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三峡库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巴东县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巴东县全县有近二十万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人均年收入仅为三千元左右,远低于国家贫困线标准。
以巴东县的溪丘湾乡为例,这里曾经有一所村小学,只有一名教师,却要负责全校数十名学生的教学。
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周边村落,每天往返于山路之间,耗时四五个小时。
学校的教学条件也非常简陋,教室里没有桌椅,学生们只能坐在石头上上课。
陈行甲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巴东县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在巴东为官五年,却揪出87名贪官,为感谢他,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坐长途汽车去看望他,却为何在官途正好时,不顾上级挽留,执意辞官。
而说起巴东县如此贫困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不便,地形复杂、交通闭塞之外,跟当地官员的管理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巴东任职期间,陈行甲大刀阔斧地推动了各项改革,尤其是在社会治安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不遗余力。
为了改善当地的治安状况,陈行甲多次带队深入偏远山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他还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了巴东县的交通和电力供应,让偏远地区的村民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
这些成绩不仅提高了他的威望,也为他赢得了“铁腕书记”的称号。
“铁腕书记”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除了改善民生之外,陈行甲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在反腐斗争中的一系列举措。
陈行甲深知,贪腐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必须根除。
在他的带领下,巴东县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
从2011年到2016年,巴东县共查处了87名贪腐官员,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的地方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陈行甲并不畏惧打击“老虎”,为官期间,他奉行的原则便是“苍蝇、老虎一起抓”。
例如2014年的平阳坝河堤修建工程,不断接到群众举报,说这一斥资五千多万的大项目,存在偷工减料的嫌疑。
这可是关系到周边民生的重大项目,平阳坝河堤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几十年过去,河道淤积、堤坝坍塌已经是亟待解决之事。
不敢想,要是在这一工程上发生意外,将会造成何种难以估量的后果。
所以,为了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陈行甲带着自己的下属,专门花了一周的时间亲自走访。
在确认群众的举报确有依据之后,陈行甲十分愤怒,他立即着手开始彻查,发誓要将背后的黑手揪出来。
这一调查历时四个多月,令陈行甲吃惊的是,贪污案背后有一个庞大的网络,官官相互蔚然成风。
顶着巨大的压力,陈行甲和五十万名巴东老百姓,从各方面入手,将一大批贪官和奸商绳之以法。
前后涉案人数多达八十七名,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五名县领导和两名州领导。
这场斗争让陈行甲声名大噪,也让他在政坛上树敌不少。
但陈行甲能够不惧权威,一身正气,其胆魄和雄心,无一不令人敬佩。
就在陈行甲顺藤摸瓜,使得一大批贪官落马后,一位老人为了表示感谢,不辞辛苦,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坐了四个小时长途车来到他的面前。
这一刻,陈行甲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为官便是为民。
2015年5月,陈行甲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一称号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在反腐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带领巴东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的陈行甲,却在2016年宣布要辞去县委书记一职。
这一决定也令许多人为之不解和惋惜。
要知道,当时陈行甲正因强硬和铁腕而成为“政坛新星”。
湖北省第三巡视组组长樊仁富还力赞他,用三个“一身”来点评陈行甲。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湖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也都有意要提拔陈行甲,希望他能肩负起更重要的职位。
但无论其他人如何挽留,也不能拦下他的去意已决。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陈行甲坦言,隐退辞官既不是逃避,也无关恩怨,而是想做一场社会实验。
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因病致贫这一社会难题。
在人生的新阶段,陈行甲也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那就是从事公益慈善事业。
通过公益和教育,他希望能在另一个领域继续为社会服务,这也可以说是对理想的一种全新探索。
陈行甲的公益事业,主要集中于大病救助和教育领域,在他看来,教育是改变贫困与不公的根本途径。
辞官后,他迅速投入到教育公益中,并创立了“行甲公益基金会”和“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为了让公益项目真正落地,陈行甲亲自走访了多个偏远山区,了解当地的教育现状。
他走进大山,住在简陋的民居里,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接地气”的公益实践,不仅让当地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也让陈行甲收获了满满的信任与支持。
与此同时,他发现,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境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而教师资源的匮乏,更是让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长期处于低谷。
为此,陈行甲的基金会制定了多项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包括资助贫困学生、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供教师培训等。
而在确保教育之上,一个健康的体魄不可缺少。
但是偏远地区,医疗落后,大多数人也没钱看病,于是如何寻找医疗资源,解决医疗费也成了其奋斗的目标。
然而,公益事业并非一帆风顺,陈行甲在投身公益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挑战。
首先,资金问题始终是公益事业的一大难题,虽然陈行甲通过个人募款和社会捐赠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但要支撑起大规模的公益项目,资金的短缺始终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剑。
其次,公益项目的可持续性也是一大挑战,很多公益项目在初期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如何让这些项目长期有效地运转,考验着陈行甲的智慧与毅力。
即便面对重重困难,陈行甲从未放弃。
他深知,公益之路远比官场更加艰难,但正因为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他才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纵观陈行甲前半生的事迹,从为官到从事公益,无论在哪个领域,他都可以说是无愧于自己。
同时,也无愧于天地、百姓,称得上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
参考文献:
网红书记陈行甲离职:敢说自己是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来源:新京报网,2016年12月02日
对话陈行甲:做公益,最笨的路,也可能是最近的路 来源: 华夏时报,2024年08月12日
从县委书记到“张狂”公益人,陈行甲:我想做一场社会实验,推动解决因病致贫 来源:金融界,2024-02-21
“铁腕书记”陈行甲:有些当官的之所以腐败,无非就是养儿子,买房子,我不用养儿子,因为我儿子从很小就学习很好,我也不用买房子,因为国家给我提供了人才房 来源:中国网资讯,2023-11-07
湖北巴东书记陈行甲的愤怒:有人要搞死、搞臭我 来源:湖北巴东县委网,2015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