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孩子一生所受的教育,就像是一棵树木的树根、树干枝叶和环境,它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其他教育最有力的支撑。
一旦明确了以不可见的,内在的,精神、心智、性格方面的成长为重点、核心,那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扶持、促进、滋养它,而不是其他。总的来说,就是需要重点关注孩子的精神喂养,而不是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这对于孩子的精神、心智、性格成长有没有帮助。想一想,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决定是不是有利于这方面的成长。那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大部分做的表面上都没变,孩子还是一样的上学,游戏,参加兴趣班,辅导班,旅游,比赛,考试等等。但背后的家庭教育意识变了,孩子所做都不再是表面的学习成绩、才艺等,而是通过这些,孩子是不是在精神、心智、性格方面有所成长。有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很困惑,不知所措,觉得很虚,不像学习成绩,排名那样实在。那就先修炼我们自己吧,难就难在,我们能不能提升转化自身的意识,形成一种能够透过外在表现始终牢牢抓住重点、核心,而不迷失、颠倒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一个需要修炼的过程,这就像练“武功”,没有了“内功”,招式就会成为“花架子”,只有“内功”深厚了之后,“招式”也纯熟了,内外一如,才能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
大部分的家长心目中都是有一个标准的,孩子符合这一个“标准”就夸奖、认同,不符合就拼命的纠正,直到符合为止,却不知,孩子早就已经很“受伤”,有的部分被压抑,有的部分被扭曲,在社会的协同下人被物化和异化为了一种“标准产品”。很多孩子之所以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不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孩子只有觉得TA是在成长为TA自己的,TA 才能获得最充足的动力,不怕困难、失败与挫折。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不管TA是怎么样子的,爸爸妈妈都始终爱TA,这一点至关重要。
它强调的是一种彼此的关系。一份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而不是专制,一言堂。这样一种家庭的关系和氛围会让孩子有一个充分成长的空间和自由,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很多家长最容易会认为孩子还小,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该听我的,孩子不听就是不懂事,就生气,就发火,开始骂孩子,打孩子。这就是自以为是的不平等,如果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你真的确定,你就是对的吗?另外一方面,经常我们又会因为觉得他们是孩子,又包揽了很多本应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其实也是另外的一种不平等不尊重。这也是我们家长需要修炼的重要功课,这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有一个心理作用原理叫投射性认同,就是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观念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孩子会随之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然后我们再去认同孩子的这些变化,认为我们自己最初的想法、观念是正确的,却不知孩子是受到我们想法、观念的影响了,这也就是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如果我们是把焦点放在孩子积极、正面的地方,孩子就会因为投射性认同,因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而变得越来越好,而相反也同样成立。所以这是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