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两个计划”工作推进暨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会议围绕创作、编辑、出版、评论、传播、译介等多个环节、多个维度,系统梳理、探讨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与不足、路径与方向,为推动新时代长篇小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要求:
用好“两个计划”杠杆
实现新时代文学跃升与突破

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开门见山地指出,新时代以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长篇小说与当下生活的关联度正在降低,创新活力有所不足,社会影响力有所弱化。
他表示,针对长篇小说创作的难题,中国作协实施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希望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找到有效切入点,进一步提高长篇小说的整体创作水平,进一步发挥长篇小说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使长篇小说的文化地位、社会作用、功能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相匹配,贡献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两个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成效正在显现,有效凝聚文学界、出版界、文化界力量,为作品出版、宣传、转化、译介提供了有力支撑。“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思考如何用好‘两个计划’这一‘杠杆’,实现新时代文学的整体跃升与创新突破。”张宏森强调道,推动“两个计划”走深走实,关键在于不断调整完善推进方式,将计划实施与长篇小说创作的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既要挖掘那些经得起时代检验、能代表文学高度的作品,也要关注那些突破传统范式、展现时代新貌的创新之作,让“两个计划”真正成为孕育精品的孵化器。
问题:
过于看重声量与销量
算法给长篇小说带来挑战

座谈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了该社扎实推进中国作协“两个计划”的成果。该社截至目前共有23部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包括《欢迎来到人间》《燕食记》《家山》《烟霞里》《国宝》《猛虎下山》《去老万玉家》《紫山》等等,占整体入选项目的四分之一;有2部长篇,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版,得到了“两个计划”的资金扶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和市场反响。
座谈会上,上海文艺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伟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对长篇小说创作机制带来的挑战与难题。“比如互联网所主导的算法系统比较多地关注头部效应,这就导致尚有不少潜心创作、各具特色的长篇小说,其传播力、影响力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未能完全匹配,营销效果被不断消解。这种现象是我们文学创作出版从‘高原’迈向‘高峰’征程中,在传播、接受与价值实现环节所面临的新挑战。”李伟长表示,“顶流”“热流”之外,其实“潜流”更需要关心,如何与算法共舞,如何让潜流被多层次注意到,是不少出版编辑面对的难题。

李黎则表示,作为读者、一个普通的文化消费者,最近几年他毫不落伍地追逐电视剧、国漫、短剧、短视频等各种文娱方式。他发现,当代长篇小说与读者有一种渐行渐远的趋势。在他看来,当代长篇小说的节奏比较缓慢,很多对话和场景的迟缓的描述,让他这个同行也无法忍受。“这种现象的原因,大约是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呈现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抱负,符合发表要求或者某种文学范式。问题是,如今所有的读者都生活在比较快的节奏之中,同时对百科知识储备的大幅度提升,也让长篇小说可能丧失了介绍陌生世界的功能。再加上一些小说文字不佳、艺术性不强,容易被读者放弃。”
破局:
关注“顶流”发现“潜流”
打破思维定式跨领域联动
面对上述问题与挑战,出版行业如何破局?如何使“两个计划”更好地发挥效用?臧永清认为,要坚持精品战略。在长篇小说出版方面,必须坚持重质量、不重数量,不追求每部作品都盈利;同时要坚持整体布局。要持续追踪、研判小说创作趋势,确定重点关注作家,跟进最新作品,深入了解作者中长期写作规划。特别是要重视培养文学新人,不拘一格发现潜力作者,从单篇作品刊发、中短篇小说结集到长篇选题规划,全流程、多路径地助力青年作家成长。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则表示,创作者要有深挚的情怀与阔大的胸襟,把长篇写作当成一项可以奉献终身的志业,不求一时之虚声,不图诱人之浮利,把心交给读者,笔墨不负历史;同时要加强长篇小说评论工作。评论与创作应该形成互相推动的关系。良好的评论风气使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使有瑕疵的作品得到完善,对艺术上不够理想甚至比较粗劣的作品给予实事求是的针砭。
韩敬群还建议,在长篇小说评判标准中,不一味推举宏大叙事,不单纯强调长度、厚度。现在的长篇小说动辄三十万字左右,好像不如此就不够有分量。按照当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长的长篇显然只会越来越远离读者。而且在中国文学走出去、讲说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过于冗长的篇幅实际上成了输出的障碍。

对于互联网算法系统带来的挑战,李伟长认为,要坚持“强转化”,进一步促进跨界融合,拓展长篇小说的产业价值。“两个计划”十分鼓励文学作品的转化,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转化、跨界融合,放大原著的传播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反哺文学创作本身,已然形成了良性循环,未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争取渗透进游戏、动漫、二次元产业中去。同时要关心“文学新人口”,借助“两个计划”的整合力量,不仅关注“顶流”,也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潜流”,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长篇小说发现和出版机制。

在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看来,要适应新媒体逻辑下的内容传播。长篇小说不是不被需要,而是需要“唤醒”。既需要流量破圈,也要不被流量带偏,在畅销爽文、幻想世界和算法推荐之中寻找自己的受众,挖掘文学作品的情绪与话题,让文学内容融入大众讨论,增强传播力。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在总结讲话时表示,要持续完善“两个计划”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的文学生态,凝聚行业共识,汇集多方力量,以更大勇气打破思维定式,通过跨领域的深度联动,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全面突围,系统性激活文学生态,为长篇小说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文学与读者之间的深度联接,以多种方式推动文学主动拥抱读者,拓展交流渠道,强化情感联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