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冬天终于等来了它最温柔的模样。天空酝酿着半冻半融的雪花,大地在将寒未寒间静静呼吸——这是一年中极富诗意的等待。而在身边,暖意早已悄然升起:北方的厨房里飘着羊肉汤的香气,南方的窗台上挂着初腌的腊肉,软糯的糍粑正温暖着无数个黄昏。


渔村小雪图 局部 (国画)宋 王诜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份与自然节律的温柔共鸣,也早已被古人细细描入丹青。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便以娴熟技法,勾勒出小雪初霁的渔村景致。
画卷前段,寒林疏朗,溪岸蜿蜒。河岸间隐现数只渔船,山水映衬下的人物虽身形小巧,简笔勾勒却鲜活传神。渔事百态尽显:或静坐垂钓,或持网捞鱼,或借杠杆张网,或众人协力拉网,情态各异,将渔村捕鱼的鲜活热闹展露无遗。
画卷中段,山势渐升,奇松遒劲。山间小径上,主仆二人结伴而行,主人手拄拐杖,仆人抱琴相随。而巨石下水面的舟中,有两人相对而坐,畅谈甚欢。
画卷后段,以大面积留白衬托淡墨轻染的水域,远眺可见鸟群展翅,意境浩渺悠远。画法上,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格,如对山石描绘,皴法丰富,笔锋粗细相济,尽显刚柔和谐之美。在用色上,为表现小雪初霁,画家既于峰峦留白,又在树杈、岩角、沙水相接等细微处轻敷白粉。尤为精妙的是,画家于树梢、苇尖略染金粉,将唐以来金碧山水技法融入水墨,生动呈现雪后微光。整幅画卷兼具生活气息与静寂超然之感,恰是北宋文人“诗画一律”审美追求的生动写照。

雪艳图(国画)清 冷枚 上海博物馆藏
从文人的寒林意境到仕女的庭院雅趣,中国人对时节之美的感悟在不同时空中交相辉映。清代冷枚的《雪艳图》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画中,梅花在枝头凌寒绽放,身着华服的女子漫步雪中赏梅,身旁两位侍女各司其职,一人持伞轻遮落雪,护其衣襟不染寒意;一人捧着初绽梅枝,为雅兴再添清芬。女子精致的妆容、考究的服饰,无不彰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画面以细腻的工笔描绘了梅花与雪花相映成趣的景致,人物姿态优雅,神情专注。这种在冬日里精心装扮、踏雪寻梅的雅兴,与当下年轻人结伴出游、身着美衣打卡名胜的身影如出一辙。
古今对生活之美与自然之趣的热爱始终如一,只是如今有了更丰富的表达。我们烹制时令菜肴,相约远足赏景,举起手机记录时节流转的瞬间——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都是对生活真诚的回应。我们等待的,从来不只是那场雪,而是与自然相拥的温柔仪式,是平凡日子里不曾熄灭的诗心。
2025年11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等一场温暖的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