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舞台版《女人心》将上演,许忠:莫扎特的歌剧像润喉糖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上海歌剧院半舞台版《女人心》排练中

11月3日,走进上海歌剧院,中外歌剧演员正在排练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精彩的唱段展现出爱情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从《费加罗的婚礼》到《唐璜》,再到如今的《女人心》,上海歌剧院历时数年呈现莫扎特“达·蓬特三部曲”。11月9日,全新制作的半舞台版《女人心》将亮相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这一版《女人心》将由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与中外优秀歌唱家克洛艾·肖姆、塞蕾娜·马尔菲、窦乾铭、亚历山德罗·斯考托·卢齐奥、王柏龄、余杨等联袂演出。许忠说:“莫扎特的歌剧就像润喉糖,纯粹又干净,可以‘清嗓’,可以回到音乐的初心。”


上海歌剧院半舞台版《女人心》排练现场

捕捉人性的幽微

上海歌剧院对莫扎特“达·蓬特三部曲”的演绎,在这几年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三部曲的收官,1789年诞生的《女人心》以“忠贞试炼”的荒诞剧情,在喜剧外壳下包裹着对人性进行深刻叩问。剧中,两对恋人在情感错位中的挣扎与动摇,将爱情的脆弱与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其被誉为“披着喜剧外衣的哲理剧”。

“对于三部歌剧的演出,我们是有规划安排的,回到《女人心》也是回到人性之微——当声音与肢体都能被无限放大时,人性的幽微才会被看见。”许忠说,“我们将在对莫扎特的音乐探索中,回到一部‘看似轻巧、实则锋利’的喜歌剧,用更干净的声音、更准确的节奏、更细腻的表演来呈现。”


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许忠将执棒《女人心》

半舞台版不是“简版”,而是“浓缩”。没有繁复的实体布景,《女人心》的戏剧张力通过灯光切割、肢体表达与空间调度构建。导演马达采用流动式排演手法,让演员成为舞台留白中的焦点,“用流动的灯光填充空白,用演员的身体替代支点,让歌剧回到歌唱与戏剧的原点”。

舞台创新在细节中彰显巧思。舞美设计朱嘉君以浅灰色为主基调,用欧式建筑细节构建包围式表演空间,将演区延伸至乐池周围,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界限。灯光设计刘沈辉则克服场地限制,通过加装桁架与高位灯杆等巧思,为扩展的表演区域提供精准照明,直径近3 米的水晶吊灯更将在关键场次营造震撼效果。服装设计刘佳玮用姜黄、酒红等鲜明的色彩与皮革、缎面材质碰撞,外化出角色内在与外表的强烈反差。



《女人心》舞美和服装效果图

国际阵容星光熠熠

近年来,上海歌剧院通过国际联合制作,与全球优秀歌剧机构、团队及艺术家深度合作,为观众奉献一部部好作品,也在协作中取长补短,提升与完善艺术修养。

《女人心》将由一众来自国内外舞台的中外优秀歌唱家联合献演。“我们汇集了一个星光熠熠且实力均衡的国际阵容,确保了剧中六个角色个个形象鲜明、势均力敌。”《女人心》总制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说。国际声乐指导拉法埃拉·安杰拉斯特里与中方指导沈烨的联合把关,则确保音乐风格的正统与语言的精准。导演、舞美等核心主创均为上海歌剧院培养的青年人才。


巴黎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埃里克・皮卡德


《女人心》主创主演团队

音乐呈现上,制作团队追求着古典与现代的平衡。演出不仅完整保留所有唱段与宣叙调精华,更邀请巴黎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埃里克・皮卡德与大管演奏家乔治・曼多莱西加盟,为乐团注入国际水准的表现力。

作为上海歌剧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产教融合项目,《女人心》的排练厅向师生开放,成为艺术传承的生动课堂。从校园到社区,半舞台版的轻量化优势更让古典歌剧得以走出专业剧场,抵达更广阔的观众群体。

原标题:《半舞台版《女人心》将上演,许忠:莫扎特的歌剧像润喉糖》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吴桐

图片来源:上海歌剧院提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