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殷商之源 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出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陶杯。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人民网商丘10月30日电 (记者王玉兴)10月29日,“汶”到河南·石破天惊——王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河南省商丘博物馆开展,5000年前先民使用的精美的陶器、玉器、石器惊艳面世,折射出了豫东平原的史前文明之光。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永城市以东约13公里的苗桥镇,遗址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逾60万平方米。

2021年底,在遗址区域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等遗物。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河南境内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汶口文化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和实用陶器。

在遗址中部偏东位置,还发现了约8万平方米的环壕,这不仅印证王庄遗址是5000年前豫东地区的重要聚落,更以环壕的复杂结构体现当时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规划能力,为探索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提供了关键实例。

遗址发现的“玉覆面”、礼器石圭与防御环壕等遗存,生动展现了史前文明的璀璨图景。作为大汶口文化向中原地区传播的关键节点,该遗址为追溯“殷商之源”提供了重要的史前文化根基。

2023年,这一项目入选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永城王庄遗址又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超大型古国君主级墓葬。

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商丘地区大汶口文化考古的区域空白。遗存中包含的仰韶、屈家岭、良渚、凌家滩、红山等文化因素,实证中原早期文明从“多元”向“一体”演进的进程,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陶背壶。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陶鼎。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陶豆。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陶鬶。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陶壶。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玉臂钏。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玉覆面组件。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玉手串。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商丘博物馆外景。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