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篆刻中读懂复旦人的管理文化




“诗书画印”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与魂,大众篆刻是对传统篆刻的守正创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一场大众篆刻作品展近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展开。

展览以商科发展历史为引,以“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为题,包括“商科初创”“发展变迁”“拓新领变”“求真卓越”“缅怀与感恩”“我是复旦人”六个展区。从传统材料到光敏树脂、玻璃微珠等新材料,从手工镌刻到激光雕刻、3D打印、彩色喷绘等新方法,展览作品以新理念、新设计、新材料和新科技,展现篆刻艺术的时代感与大众性。



校训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造型源于复旦大学老校门,通过3D打印技术呈现。校名印“复旦”,边款设计取“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意,印体正面和背面分别为复旦大学标志性雕塑日晷和复旦管院标识景观。主题印由“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双印组成,通过传统与现代对话,体现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精神追求。“无科创 无未来”印将科创战略理念融于印章创作,深渊镜创意象征科创发展的永恒动力。“政立院区启用”印章,选用的是2024年复旦管院政立院区启用时的气球回收处理后的环保材料,实现艺术作品的绿色蜕变。


“我是复旦人”展区是展览亮点,这一展区展出了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1952届校友李岚清同志捐赠给复旦大学和复旦管院的篆刻作品、题赠作品以及他曾工作过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8年和1959年制造的新中国第一辆“东风”轿车和第一辆“红旗”轿车的模型,还有包括李岚清老校友在内的1952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生合影和1950年工商管理系15名同学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照片。



展陈中还有一件“特殊展品”——复旦大学1925级商科会计系学生徐以楙的毕业证书,这是由复旦大学李登辉老校长钤印签发的。


复旦MPAcc项目校友金嘉玺用独特的“鸟虫篆”字体设计了一枚“复旦MPAcc”印。“我想表达的是守正创新的精神和理念。”金嘉玺表示,在设计中加入英文字母,既是挑战也是创新,“根据传统的结字规律进行设计,沿着‘守正’的路去突破传统。”

复旦管院本科生夏天韵是复旦大学大众印社社员,展品中的“银行学系”印和“会计学系”印由她参与设计,造型出自《1926年复旦丙寅年鉴》中两系的合影,选用水晶材料,以彩色喷绘、机器刻制工艺制作而成。

“2008年,复旦管院在中国内地率先推出全面硕博连读制度。作为硕博连读学生,很高兴能够设计这样一枚特别的印章。”来自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的王府璟不仅参与设计“硕博连读”印,还报名成为展览讲解志愿者,向更多人传播大众篆刻艺术。


展览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代表学院接受了李岚清老校友为学院四十周年而作的珍贵印章。印章印面是“科教兴国”,边款是复旦管院的院训“笃学立业 厚德惠人”。他表示,李岚清老校友最先提出的“大众篆刻”理念,倡导让“大众篆刻艺术扎根生活”。这场大众篆刻展,正是对大众篆刻这一理念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了解大众篆刻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管理教育新的时代篇章。展览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月31日。

原标题:《从大众篆刻中读懂复旦人的管理文化》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