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看展!非遗戏服引惊叹,AI体验传统越剧



“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第九站闵行站近日在古美文体生活馆海上星象厅拉开帷幕。

步入展厅,上世纪不同时期各剧团的演出戏单率先映入眼帘,剧团名录丰富多样,剧目题材更是精彩纷呈。其中,《山河恋》与《杏花村》两部剧目的戏单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承载着老一辈艺术家两次意义非凡的联袂义演记忆。虽时光流转,但这些精致的戏单留存下珍贵印记,仿佛让人穿越到当年剧场内人头攒动、台上台下共情的热闹场景。


展厅中间与两侧陈列的非遗纯真丝手绣戏服,是越剧艺术的鲜活文化符号。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坚守,泛着粼光的雅致面料让参观者纷纷惊叹,精湛的绣工更令人折服。此刻,岁月的静谧与美好在此交融,让人真切触摸到历史的韵味与温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戏服既映照着越剧艺术特定阶段的审美风尚,也承载着剧种的艺术精髓。

展厅内一面由十余张黑胶唱片组成的展示墙,同样吸引着众人目光。这些唱片涵盖不同发展阶段,其中年代最久的是百代唱片公司为筱丹桂录音灌制的《刁刘氏·操琴品箫》。该唱片采用早期越剧“的笃调”,以三弦伴奏为主,融入江南民间音乐风格,唱腔婉转悠扬,满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若能让唱针轻叩、黑胶转动,悠扬越音便会缓缓流淌,仿佛时空在此刻静止,让久远的旋律与当下的心灵温柔碰撞。



展厅深处,越剧连环画、不同时期的越剧报刊杂志与书籍、磁带,以及印有越剧舞台人物的瓷器、年历片、常用舞台道具等藏品有序陈列。靠近出口处,一行高低错落的盔帽格外吸睛。这些色彩斑斓的帽饰在舞台上既是角色身份的标识,能帮助观众快速识别人物,也为演员表演增添了灵动与活力。凝视着一顶顶盔帽,仿佛能看见舞台上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信也科技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徐佳圆对于展出的藏品表现出极大兴趣,询问藏品的年代、制作的工艺以及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在由信也科技提供的越剧AI体验区前兴致勃勃地拍照体验。他表示,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充分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并实现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让传统文化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力。

“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在信也科技的支持下,把越剧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参观者通过AI技术选择自己喜欢的越剧人物造型,并拍照打印留作纪念。大家兴致盎然地在屏幕前跃跃欲试,当看到自己穿着戏服的照片时,那份惊喜和欢悦涌上脸庞。很多参观者表示,这样的体验还是头一次,既新鲜又很有意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作为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齐春雷从艺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旨在通过越剧艺术藏品的展览展示,让大家在越剧中品鉴藏品、在藏品中感受越剧,并让流动的藏品激发更多人的热情与热爱,让越剧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