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头勒得再紧一点”,谷好好连录《目连救母》《借扇》,“演戏,真爽!”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把头勒得再紧一点,提精神”“黑就是黑,红就是红,不要怕上颜色”,10月29日,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在上海昆剧团录制《西游记·借扇》,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一丝不苟地化妆,“浓墨重彩的妆容有精气神。锣鼓一响,我觉得魂灵都来了,那是最美妙的音乐。”



《借扇》

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选取当代戏曲名家及其代表性剧目,通过舞台取像、录音室录音、演员音配像的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最新影像处理技术,使一代戏曲艺术家们在艺术巅峰时刻留下完美的影像资料。

继2020年《雷峰塔·水斗》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这几天,谷好好连续录制《目连救母》《借扇》,“两出戏角色跨度大,《借扇》作为昆曲武旦、刀马旦经典保留剧目,技巧编排巧妙,铁扇公主挥动双穗剑载歌载舞,很好看。”





《目连救母》

《目连救母》在谷好好代表作中有着特殊意义,“当年谢平安导演到上昆排《邯郸记》,习惯每天早上八点半到排练场。我那时在《邯郸记》跑龙套,每天早上七点半到九点之间练功。谢导觉得我很认真,提出排演《目连救母》。他回到四川后,手写了川剧本子《目连救母》寄给我。顾兆琳老师谱曲,本团年轻编剧将川剧改成昆曲文本,填写曲牌,我们利用休息时间搭出全剧骨架。第一次排《目连救母》时,大家哭得不行。”

谷好好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的个人专场中就有《目连救母》,深得评委喜爱,“那段排戏岁月教会我如何更好塑造角色,唱戏到最后都在唱‘情’,戏外情这么浓烈,戏里一定更有情。”10月27日,谷好好为保持剧中连贯的情绪,连续三小时录制《目连救母》,“摄制组,还有看戏的人都被剧情感动落泪。”

国庆长假,谷好好率领上昆团队带着全本《牡丹亭》去成都参加中国艺术节,一回上海又准备17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太和正音》。她“自我检讨”,“我的精力都放在两台戏、两个节,自己的状态没能安静下来。”10月17日晚,《太和正音》在上海大剧院圆满落幕。谷好好立刻“急刹车”,“站在大剧院,我在想是不是连夜去练功房,赶紧练功、默戏、对戏、抠戏,准备《目连救母》《借扇》。”

“这些年,我在做管理工作,但对舞台的眷恋一直在。”少年时跟随昆大班老师们学戏的情形,又在谷好好脑中浮现,“老师们言传身教,上台严谨,绝不放松要求。我从小吃戏曲这口饭,回归练功房,心里才踏实,才对得起观众。”

一大清早,谷好好踏上排练厅地毯,瞬间找回挥汗如雨的快乐,“近半个月里,我把一天当三天用,对自己下了军令状,必须最快时间与团队搭戏、与乐队磨合。”

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郝杰在本次《借扇》饰演孙悟空。好胜的谷好好笑言,“中国戏剧节时,郝杰在台上演《七侠五义》,我在台下看,第一反应他的动作那么干净利索,我该怎么办?立刻有了分秒必争的感觉。”



29日《借扇》录制,谷好好在化妆室一落座就嘱咐化妆师,“上妆时红必须红,黑就是黑,不能省一点。”在她看来,会不会影响皮肤,用不着想那么多,“一切以舞台为重,以角色为重,戏曲的红与黑代表精气神,如果妆容偷懒,省着点上台,观众一定看不过瘾,还有吊眉,就得要吊到起范儿,才有那股精气神。”



《借扇》

本周先录《目连救母》,再录《借扇》,谷好好坦言,面对考验心里没底,本来为《目连救母》录制预留三天,没想到周一一鼓作气,录了三个小时就结束了。演完以后,她浑身酸痛,“但在台上那一刻,我很兴奋,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录制《借扇》,谷好好想起少年时跟随武旦皇后王芝泉学习细节,“我担心自己忘记了,其实每个锣鼓经的表演与情绪全刻在我心里,这多亏幼功。练功是硬道理,给我们底气的一定是自己的基本功,我今天还能登台,还在享受腰酸背痛的快乐,好爽!感谢当年老师对我严苛、毫不留情的培养。”谷好好希望学生将来也能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心态,把武戏艺术再传给她的学生,“这是戏曲最美好的代代相传。”

“今天有了直播,有了短视频,戏曲表演形式有了变化,但精神不能变。”谷好好想给年轻人做榜样,“永远热爱艺术,对舞台表演的讲究、执着、刻苦、勤奋、认真,不能变。”

原标题:《“把头勒得再紧一点”,谷好好连录《目连救母》《借扇》,“演戏,真爽!”》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