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黎明:如何看待网友对林黛玉“叛逆者”形象的二创

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同时也是一位叛逆者,网友们将她和同样反叛的孙悟空组成了“圣黛”CP。如何看待这一CP?本期视频,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黎明将谈谈《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学者黎明谈林黛玉的叛逆(04:04)

我曾在网络上刷到了一个乍看让人惊掉下巴,但细想又觉得很有趣的CP:孙大圣和林黛玉的“圣黛”CP。

这一CP为什么能迅速走红和受到网友们的喜欢呢?我想,除了他们俩都是古典名著中少有的至真至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俩都是叛逆者。

孙大圣的叛逆众所周知,而林妹妹的反叛却不那么外化。文学大家何其芳先生就在他的著作《史诗<红楼梦>》中明确提出,林黛玉正是一个叛逆者。在书里他是这样说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八股文和做官,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样一个叛逆者,林黛玉却同情他、支持他、爱他,而且她本人也并不是一个驯服的女儿。她和宝玉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

何先生的这一点很吸引我,读了《红楼梦》小说文本和《史诗<红楼梦>》后,我发现黛玉的形象复杂且立体。

黛玉首先是有能力的。她学业远胜贾府同辈,熟读四书,且诗才了得;她对贾府的财政危机也有清醒的认知,曾向宝玉指出:“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她也极其聪慧,元春省亲,命众人作诗,只有黛玉看出了元春颂圣的心思,“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写到了元春的心坎上;她又并不自己将这首诗呈上,而是让元春以为是宝玉所作,可见她是通人情世故的。

但同时,黛玉也是反叛者。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含蓄”,黛玉却有“露骨”诗词和大胆的情感流露;封建社会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却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这些在当时无疑就是叛逆。宝玉厌恶科举、憎恨“禄蠹”,宝钗、湘云皆劝宝玉考功名,只有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支持其离经叛道,被宝玉视为“知己”。她教香菱写诗时不带居高临下的施舍感,而是以爱诗者的身份真诚交流;与紫鹃情同姐妹的互动,也突破了主奴界限。这种“向下”的情感流动,对比贾府里对人命的漠视,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我看来,林黛玉也许并非有意的叛逆,而是她的理想和本质,无法与封建大环境和荣宁二府藏污纳垢的小环境相兼容。因为有了黛玉这样的人物,以及她对自我本质的坚持与反叛,何先生说《红楼梦》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并且提出一些关于人的合理的幸福的生活梦想。

现在再回看网友们对林黛玉“叛逆者”形象的二创,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解读看作是何其芳先生以上观点在今天的回响。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