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的新突破,沐清雨《星回故里》研讨会召开

8月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与晋江文学城主办的沐清雨《星回故里》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黑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儒军,晋江文学城内容主编息夜等20余位专家、评论家参会,共同探讨这部聚焦非遗传承与都市成长的网络文学新作的创作价值与行业启示。



职业与情感的共生共荣

作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探索,《星回故里》在“行业+言情”叙事上的突破成为研讨焦点。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指出,沐清雨的创作轨迹印证了网络文学从类型化娱乐向现实价值的转型,其作品“跳脱了女频写作长期存在的痼疾”——那些“披着职场外衣的恋爱故事”将行业沦为情感布景,而沐清雨通过《星回故里》等作品证明“职业逻辑与情感发展完全可以共生并行”。


何弘强调,这种突破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细节的严谨性,对行业规程、技术细节始终考据和苛求,赋予文本纪实性;二是人物塑造的职业性,民航人的敬业、非遗传承者的坚守等,既是人物弧光也是对社会议题的回应;三是精炼表达,避免网络文学常见注水,在结构与叙事效率上表现出色。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亦表示,《星回故里》将行业文、非遗文、言情文熔于一炉,善于将行业知识融入情节设计,从设计理念到企业合作,立体展现了服装行业生态,突破了近年行业文中行业与人物、情节相互游离的瓶颈。

非遗与时尚碰撞,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品对非遗传承的创新性表达成为另一核心议题。晋江文学城内容主编息夜评价其“以非遗为骨、以时尚为翼”,通过归国设计师星回的成长轨迹,串联起“抢救缂丝老工坊”“让中国刺绣走上巴黎高定周”等情节,让非遗从博物馆的橱窗走向街头的衣橱。

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王婉波提到,作品详实展现了京绣、鲁绣、苏绣等工艺及夔龙纹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人物的品牌创设与服装设计展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李伶思则提到,小说将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化与文化自信表达作为核心立意,使非遗成为叙事的核心驱动力,而非简单的元素拼贴,实现了行业书写与文化传承的深度交融。

作者沐清雨坦言,创作契机源于迪奥“撞款”马面裙事件的触动,她希望通过作品展现传统文化不应停留在博物馆式保护,而要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让东方美学通过现代设计屹立于世界时尚舞台。

“失忆梗”的新表达与女性力量

《星回故里》在叙事手法与人物塑造上的探索也获专家肯定。河北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桫椤分析,小说以“五年记忆空缺”为核心设定,采用“现在与记忆碎片交错”的非线性叙事,配合多重视角交织,同时通过AED、茉莉等意象赋予叙事诗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中南大学文学院讲师贺予飞认为,作品开创了“失忆梗”新写法:女主角星回的“时间错位症”具有断续性和变动性,从遗忘五年经历到记忆退回19岁,不仅成为剧情推动装置,也让爱情在生命体验的重新确认中更具感染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则从“浪漫爱”视角解读,指出男女主的情感拉扯本质上是对“我是谁”的自我定义,而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许婷则强调作品对“霸总叙事的拆解”,通过女主“客座设计师”的身份设定,凸显女性主体的职业自由与自我选择。

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郑薇特别提到,小说中女性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其亲密关系都不是向权力、财富的妥协,而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

严谨坚守中的自我超越

研讨会中,沐清雨的创作态度获一致认可。正如与会专家所言,《星回故里》的探索不仅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新路径,更证明了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既能扎根行业肌理,又能承载文化重量,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焕发新彩。

《星回故里》责编微荫透露,作者在连载期间因不满人设,毅然停更重写前12万字,废掉将近9万字文稿,体现了网络文学创作者对精品化的追求。

黑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儒军表示,作为黑龙江青年网络作家的优秀代表,沐清雨17年创作生涯中完成 14 部长篇小说,从穿越文到行业文的转型,以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精神,为黑龙江省网络文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悉,沐清雨目前正创作以哈尔滨冰雪文化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作品《故乡山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

(主办方供图)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