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找英雄!音乐剧《寻找李二狗》湾区首演燃爆现场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9月13至14日,国内首部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之一,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湾区首站演出,两场爆满、座无虚席,观众强烈要求加场!该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北京哆巴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樊冲担任总导演、编剧和词曲创作,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的真实历史为蓝本,通过时空穿越的创新叙事,搭建历史与当下的情感桥梁。



此次《寻找李二狗》湾区首演,主创团队精心准备了特别返场的惊喜彩蛋,主演们现场教剧中歌曲《奔涌》,并走到观众席间,与上千名观众同声共唱《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激昂的合唱将演出氛围推至顶点,更将这场跨越75载的精神接力从舞台接棒到了台下,延续到了剧场之外。

以历史为题,唱响致敬英雄的赞歌

音乐剧《寻找李二狗》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寻,一段永不褪色的英雄史诗。讲述了当代青年常卫国为了完成爷爷的愿望,带着一本残缺的回忆录,穿越回了1950年的朝鲜战场。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四连二班的一名战士,与17岁的爷爷并肩作战,踏上寻找英雄战友“李二狗”的旅程。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常卫国亲历了云山战役的初战告捷、临津江的冰血伏击、187高地的生死阻击,与一群性格鲜明的战友相遇:刚毅果敢的班长、热血憨直的机枪手铁牛、鬼马快板的突击手、怕老婆的步枪手大个、倔强的小兵尕娃……他从怯懦迷茫的当代青年,蜕变为扛起钢枪的战士,更在战友群像中逐渐读懂了“李二狗”的真相。当常卫国终于揭开李二狗的身份之谜时,他恍然惊觉:自己要寻找的从来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代青年如何用鲜血浇筑“青春无悔”的答案。

顶尖团队共同打造,重塑主旋律美学

音乐剧《寻找李二狗》总导演、编剧及词曲创作樊冲,率领国内顶尖团队打造出了兼具史诗感与沉浸感的舞台:在剧本架构上,他摒弃传统战争题材的宏大叙事框架,转而深挖战壕中的个体命运,用细碎日常,编织出比炮火更撼动人心的戏剧张力。音乐创作上,他打破类型壁垒,将摇滚的炽烈、民歌的苍凉、电子乐的冷峻熔于一炉:冲锋号角化作重金属音乐震颤耳膜,《家书》民谣浅唱道尽铁血柔情,《长眠》如安魂曲般如泣如诉。



舞美设计刘科栋打造的转台,通过正转与反转,象征历史与现实的交叠。鸭绿江大桥纹理的悬垂钢索,随剧情化作精神丰碑。灯光设计孔庆尧用“时间码同步系统”,将光影变化精准匹配音乐节拍。



服装设计阿宽考据抗美援朝军装制式,通过做旧处理、围巾荷包等细节刻画角色。战士破损的衣襟、斑驳的勋章,无声诉说着战火淬炼的青春。而在舞蹈的设计中,编舞崔健、唐瑜珮则放弃了整齐划一的群舞,让每个人都呈现出区别而统一的和谐。

全员演技在线,塑造英雄群谱

《寻找李二狗》湾区首站演出由高杨、奇煜、金圣权、党韫葳领衔主演。常卫国从莽撞少年到坚毅战士的转变,李二狗的少年心气和坚定意志,秀儿“战地玫瑰”的立体形象,被他们演绎得入木三分。

在饰演常卫国这个角色的过程中,雪地的那场戏让奇煜印象深刻,“当我看到遍地战士的尸体和残骸,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虽然角色是从现代穿越到过去,但感觉真切实实际地在经历了战争,”他说,常卫国代战友写家书那场戏,他感受到了每一个人对家的思念,每一个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人戴着新婚妻子的红丝巾,有人揣着快板当作精神寄托——他们都想着回家,却依然选择坚守。



正是这些具体的细节,让他真正走进了常卫国的内心,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先辈们的精神:他们勇敢,却也有软肋;他们牺牲,却始终带着对家与爱的眷恋。

他回忆,在一次老兵专场有很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的老兵,在现场泣不成声,还给演员敬礼,演员也回礼,“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兵跟我们说,‘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记得我们’,我们当时都哭得不行。”



党韫葳在剧中饰演卫生员秀儿,她分享对角色的理解:“秀儿这个角色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身的力量报效祖国,捍卫心中的自由。”她为角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观看纪录片和参加军训课程。

剧中她最喜欢的歌词是《寻找李二狗》那句“他始终相信,浩瀚的宇宙,有心中需要捍卫的自由”,而最触动她的台词是当常卫国问李二狗:“你付出那么多、牺牲那么多,你所要拼尽全力的未来你又看不到”,李二狗对他说:“你不是看到了吗?”每次到这里,都让我泪流满面。这些话承载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们相信的未来,正由后来的人见证。



党韫葳表示,“李二狗”的故事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小我的大爱,激励青年将人生投入到更广阔的理想中,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场灯亮起,观众与演员齐唱《我的祖国》,那种超越时空的共鸣格外动人。它唤醒了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家国情怀,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力量。

剧中,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领衔的全体演员,将“四连二班”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每个角色都像被战火淬炼过的钢钉,严丝合缝地钉在史诗的经纬线上。正如观众所言:“观众看见的不是英雄群谱,而是千万个‘李二狗’在历史褶皱中迸发的光。”



音乐剧《寻找李二狗》以“假如我经历了那场战争”完成代际对话:在和平年代的剧场里,年轻人通过共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而老一辈则在年轻人的热泪中看见信仰的传承。这种双向奔赴,让《寻找李二狗》超越了传统红色题材的悲情叙事,成为“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历史从未远去,它活在每一代人滚烫的心跳中。

图:主办方提供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