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洪湖赤卫队》隆重登台,刚刚,“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启幕

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通讯员 黄影

一曲洪湖水,悠悠几代情。

9月13日晚,当“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再度响彻在湖北剧院上空,这张湖北文化的闪亮名片,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隆重拉开了序幕。


当晚,前一天已凭借首演惊艳江城观众的青春版《洪湖赤卫队》闪亮登台。当“90后”的主演阵容、更具象征意义的舞台元素、更贴近年轻观众观赏体验的人物塑造与经典的文本、音乐融合,青春版《洪湖赤卫队》赢得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求新求变

“90后”主演与民族歌剧瑰宝相遇

没有人能够否认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地位,从1959年进京首演开始,历经六十余年三次复排,迄今已累计演出4000余场的这部歌剧不仅创造了新中国舞台剧目上演场次的最高纪录,更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时代记忆。

但面对新时代、新观众,《洪湖赤卫队》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了。

13日“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开幕式演出前,青春版《洪湖赤卫队》导演周彦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提到,半个多世纪过去,《洪湖赤卫队》需要对接当下的舞台审美与剧场审美,“《洪湖赤卫队》的底气在于文本结构、音乐结构、故事性和人物饱满度,但现在的观众不仅仅是关注故事、音乐和人物,他们对视觉的要求也更高了。”


2021年,《洪湖赤卫队》曾经有过一次异常成功的尝试:借助汉秀剧场视觉效果超一千平米的水景,这台歌剧终于实现了韩英与同伴泛舟“千里洪湖”的画面。

周彦说,《洪湖赤卫队》的“求变”,其实从那时便已开始,而这一次青春版的推出,就是希望红色经典能够在新时代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变”,主要先从演员年龄入手。9月13日晚为“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开幕的青春版《洪湖赤卫队》,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陈滢竹饰演韩英、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陈泳汐饰演刘闯,陈滢竹出生于1995年,今年30岁,陈泳汐出生于1992年,今年32岁。同时,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两位“90后”演员张昕、刘良杉,则将是9月14日晚青春版《洪湖赤卫队》的“韩英”“刘闯”。


周彦介绍,不光是韩英、刘闯,从彭霸天、王金标、张副官,到秋菊、黑牯、克虎、春生等主要演员,青春版《洪湖赤卫队》都走了“青春路线”,而在表演中,这些年轻演员弱化了以往人物塑造上的“程式化表达”,更注重表现角色的真实情感与人性逻辑。

周彦提到,比如王金标,她就建议演员不把他演得过度“脸谱化”:“我不希望这个角色一出现观众就知道他是个坏人,因为王金标在叛变之前,他首先是个赤卫队员,还是小队长。”

求真求美

深情歌唱与动人表演令全场动容

人物更贴近生活化的表演,让故事变得可信可感;而新生代青年歌唱家在继承纯真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更科学的发声技巧,对《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等经典唱段的重新诠释,也让观众陶醉。

同时,青春版《洪湖赤卫队》一改传统写实布景,采用芦苇、荷花等更具象征意义的舞台元素呈现洪湖风貌,也让年轻观众忍不住称赞“舞台大气”。


演出过程中,观众反应热烈,现场掌声如潮。演员们凭借着饱满的激情和精湛的表演,再现了90多年前洪湖赤卫队队员英勇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陈滢竹饰演的韩英将角色的坚定信念与细腻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她坚守信仰唱出坚定誓言,让台下掌声雷动;而那段在牢房中与韩母诀别的场景里,她深情的演唱和动人的表演,令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热泪盈眶。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谢幕时精心准备的彩蛋更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当剧院大屏缓缓亮起,《洪湖赤卫队》的电影片段投映于舞台之上,画面中,第一代韩英正深情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的经典唱段。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了那段久远却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演出结束后,一位多次看过《洪湖赤卫队》的观众提到,青春版《洪湖赤卫队》给出了经典与传承的最好样板,“年轻演员们唱得好,演得也灵动,整体感觉是既熟悉又新鲜,希望这个版本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入剧场,来感受民族歌剧的恒久魅力!”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青春版《洪湖赤卫队》为“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拉开序幕之后,还将有26个场次共16部剧目在内的演出,将在湖北剧院、洪山礼堂、琴台大剧院、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武汉剧院等地精彩上演。

(图片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官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