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画”里乾坤大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天长9月12日电 (吕欢欢)一幅“画”里,究竟有多大乾坤?在安徽省天长市郑集镇,当地以文化为笔,以产业为墨,围绕美术文化类形成产业集群,让“画”经济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9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郑集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双丰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只见自动化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地对榉木画架部件进行切割、打磨、组装。


双丰公司生产的画架产品。人民网 吕欢欢摄

这家1998年起步于木工作坊的企业,如今拥有400多名员工,年销售收入1.5亿元,其生产的画架、画框等产品70%销往欧美市场。

“FSC森林认证是我们的‘通行证’。”公司行政经理张长如介绍道,“这确保了我们木材来源的可持续性,是打入欧洲高端市场的关键门槛之一。”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木制画材、益智玩具、婴童用品、木制工艺品等四大系列300多个类别产品。

仅仅一墙之隔的天长市嘉丰美术用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线上,数以万计的颜料管正在灌装、封口。

作为国内美术颜料行业的重要企业,嘉丰拥有500多名员工,三个厂区总面积达177亩。其生产的油画颜料、丙烯颜料等全系列美术用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凭借美国ASTM和欧盟EN71等权威安全认证远销海外,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

嘉丰公司财务总监董传山坦言:“颜料要展现最佳效果,离不开优质的载体,我们与本地企业的协同非常关键。”


双丰公司生产的电动化高端画架产品。人民网 吕欢欢摄

他口中的“本地企业”,就包括专门生产美术用纸的安徽雪山纸业有限公司。2019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郑集的雪山纸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凭借专业化的定位迅速站稳脚跟。

“我们的优势在于专注美术用纸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满足双丰、嘉丰这类大厂对特种纸的需求。”雪山纸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带来的温州成熟纸品工艺,经过本地化改进,生产出的画本、水彩本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

一来二往,郑集镇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嘉丰画材的环保颜料为双丰的画架出口欧盟提供了准入证,雪山纸业的特种纸则成为嘉丰颜料的最佳载体,三家企业联合研发的防渗水彩纸,使出口单价提升了15%……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让郑集镇的文化产业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嘉丰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颜料产品。人民网 吕欢欢摄

截至2024年,郑集镇拥有文化企业近60家,其文化及相关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它解决了本镇3000余人和周边乡镇近1000人的就业问题,劳动者年人均收入超过8.4万元。

在嘉丰公司工作的调色师老王感慨:“以前种地靠天吃饭不稳定,现在进厂工作,收入稳定,还能学技术,生活踏实多了。”

然而时间倒回二十年前,谁也无法预料到这个曾经以农耕为主的小镇,会孕育出如此庞大的文化产业。郑集镇党委书记程修荣介绍,郑集镇的转型始于本世纪初,彼时当地政府敏锐捕捉到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外溢的机遇,开始培育以美术用品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不是盲目引进各类企业,而是围绕‘画’字做文章,着力吸引和培育画材、画具、画纸等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再通过龙头企业的吸附效应,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链式’发展的良性循环。”他坦言道,这种聚焦避免了产业分散化,提升了集群的整体效率。


嘉丰公司车间生产线正进行颜料灌装工作。人民网 吕欢欢摄

不止于此,郑集镇还在硬件和软件上“双管齐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硬件方面,通过“两盘活一增一提”策略,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高标准建设“三纵两横”道路网、标准厂房(累计约20万平方米)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

软件方面,提供高效政务服务,积极申报专项债(如2022年获批2亿元用于文创产业园建设),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营造“筑巢引凤”的硬核环境。近年来,成功引进雪山纸业、博远画材、鸿画美术、千鸿文化、彩乐文具、玛客文具等18家企业落地投产便是明证。

得益于此,郑集镇先后荣获“安徽省文化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眼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升级扩容和“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个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小镇,凭借一支笔、一张纸、一管颜料,正努力从“美术用品生产基地”向集生产、设计、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文化创意高地迈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2日 12: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