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冷》艺术展沪上启幕,以山水为镜探察“冷却” 之问



9月5日,聚焦人与文化关系的《渐冷》艺术展在上海华萃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

展览由策展人黄壹策划,邀请艺术家杨冬白以“山水”为核心创作元素,通过摄影、钢板、镜面不锈钢三种媒介,构建起一条探寻人与文化“冷却轨迹”的艺术路径,在当代语境下引发公众对文化传承与感知的深度思考。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策展人黄壹直指当下文化认知的核心问题:在信息快速迭代、媒介不断革新的今天,我们与曾承载诗意与精神寄托的山水文化,是否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冷却”? 他提出,传统山水意象虽未消失,却在当代媒介中被重塑——或成为摄影里的定格画面,或化作钢板上的工业切片,或隐匿于镜面不锈钢的虚幻影像中,“这场展览并非要重申自然的壮阔,而是追问当山水成为文化符号后,我们与它的联结是否在悄然降温”。

展览现场,艺术家杨冬白的作品以独特视角诠释“山水”内涵。在他眼中,山水是山、石、水、云、风交织共存的自然整体,既恒常又灵动,“人在这样的自然观照下虽显渺小,却能获得‘心有山海,静而不争’的自在”,因此他将人物也纳入山水创作范畴。他的作品中,摄影承载着时间与现实的记忆,钢板以冷光与厚重感打破常规认知、赋予作品诗性,镜面不锈钢则制造虚像,让观众既是观看者,也是影像的一部分,三种媒介共同呈现出“渐冷”的物质化表达。




展览现场

策展人黄壹进一步解读,这三种媒介恰好勾勒出人与文化关系的“退温路径”:摄影尚存人文余温,记录着人的观看与记忆;钢板将山水带入工业语境,使其成为被规训的部件;镜面不锈钢则彻底消隐山水本身,仅留下观众的自我影像。“观众穿行其中,感受到的不是自然气息,而是文化逐渐失温的轨迹”。

对于当代人与传统文化的疏离感,杨冬白强调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没有文化传统的根基,艺术无从谈起。山水画内涵博大,能为创作带来自由的精神空间。”黄壹则补充,当山水通过现代媒介转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是“文化的影像”,观众在作品中寻找的,实则是人与文化关系的缺席与反射,这正是“渐冷”的真正含义。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6 日。


海报

原标题:《《渐冷》艺术展沪上启幕,以山水为镜探察“冷却” 之问》

栏目主编:迟腾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来源:主办方

来源:作者:徐艳丽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