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8月13日下午,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曹隽平为参加“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的学员带来题为“当代书坛的认知误区”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书法与文化的关系、技术认知及审美标准等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结合历史案例与当代现象,呼吁重塑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授课老师与学员合影
讲座现场
针对当代书坛存在的“书法与文化无关”这一认知误区,曹隽平表示,文学与书法并非姊妹关系,而是母子关系。书法应当与文学紧密结合,达成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书法的意境源自文学修养,例如20世纪初期,鲁迅、弘一法师等学者的书法技巧虽不及清代大家,但其作品格调却因文化积淀而别具一格。结合历史考据与个人实践,曹隽平对“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楷书无用论”等技术认知偏差进行了澄清。行书相传为汉末刘德升所创,直至晋朝王羲之的行书出现,行书才得以广泛盛行。然而,技法完备的唐楷形成时间晚于“二王”行书体系,因此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楷书并非行书的基础。他认为馆阁体将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很好地解决了欧、颜、柳体书写速度较慢、无法适应日常书写的弊端,对当代书法教育具有借鉴价值。在审美层面,曹隽平对“丑到极致即美”的乱象进行了批判并认为书法应弘扬正气,须具备“欹侧之美”,萎靡、粗俗、做作、污浊的风格皆不可取。
学员提问与分享现场
曹隽平的讲座,对当代书坛存在的误区予以纠正,在书法教学与实践方面具备较强的理论指导价值。讲座临近尾声时,曹隽平将视角转向书法教育的社会意义层面,倡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书法练习,秉持正气、大气、静气,为提升社会审美水平、美化生活与社会作出贡献。
编辑 | 杨晓萌
文字 | 李光辉
摄影 | 刘科瑶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