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纸、细如丝……瓷器还能这样玩?

提到瓷器,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浮现的还是传统的瓶、罐、碗、盘,今天的《一点门道看“中国新特产”》,就来说说瓷器。

看似堆叠在一起的纸张,轻薄柔软,实际上却是由白瓷所制成。日前,不少瓷器都在上海美术馆“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大展上展出。这个展览打破了许多人对瓷器的固有认知,开展以来吸引了超50万观众打卡,刷新了上海美术馆建馆十年来的单日观展纪录。


《神话》采用“高韧薄胎瓷衣技艺”,瓷衣远看是纱,近看是瓷,最薄处仅有0.2毫米,发丝清晰可见,历时半年,上百次烧制失败,才最终制成。



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世博和鼎》,瓷鼎饰有四大神兽浮雕,百朵瓷花绽放,寓意“万物和谐共生”。


《纸》以极致的轻薄柔软重塑白瓷的坚硬形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玄》则以轻盈灵动的螺旋镂空造型,展现出的独特艺术追求。


更有《月球甜筒系列》将中秋满月化作冰激凌造型,点缀可爱玉兔,轻巧灵动。


《盛世馒头》则将日常食物艺术化,有趣的反差引发观众热议。不少观众惊叹:完全想不到。

观众 李先生:感觉很震撼,各种各样的形态,很不一样的体验。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展人 项苙苹:德化瓷它的底色、底蕴是以白色为主,观众看完了,哇,瓷还可以这么玩。

“万物皆可瓷”

吸引全球客户下单

德化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被不少人喜爱,是福建德化县的一张名片,也被国外收藏家称为“中国白”。如今,德化瓷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魅力与生机,德化县也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出口和生产基地之一,现有陶瓷企业4500多家,陶瓷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660亿元。一起去福建德化看看,究竟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产品?

在德化一家陶瓷企业的展厅,展出20多万件陶瓷产品,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陶瓷的海洋。在这里,陶瓷可以变化出万千种形态,它可以是大家熟悉的一个碗、一个盘子、一个水杯、一个存钱罐,也可以是一棵树、一只动物、一个摆件,一个陶瓷的水晶球,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陶瓷工艺品,在这里都能找得到。很多的客商还有游客来到这里,都直呼“走不动道了”。


有一件产品,既是一个摆件,又是一个水杯,取名叫3D异形杯。在德化,每年出口几千万件3D异形杯,全球每10件3D异形杯就有8件来自德化。像普通的一款马克杯,生产的工序大概是十几道工序,而在德化生产一件3D异形杯,从设计到最后的成品,大概需要三十几道工序。强大的设计和生产能力,让客户哪怕只是提供一张图片,甚至是一个想法,德化的企业也能设计和生产出一件让客户满意的样品。这也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客户纷纷来这里下单。


这几年,在原创出口的产品中,越来越多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受到世界客户的喜爱。像一款产品,它的杯柄取自“中”“国”汉字二字,将汉字巧妙地融入杯器当中,同时纹饰的灵感来源取自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凤鸟纹。一款带有筷子的碗,从2023年推出以来,已经出口了100多万件。企业推出了陶瓷的盲盒,这款产品一共拥有8个图案,不断收到海外订单。


有几款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摆件,还可以作为一盏灯,它即将在今年的10月份摆上德国的货架。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以前,都是由德国客户来给图纸、提创意,今年这几件产品,完全是由德化的企业来设计,并且推荐给德国的客户,下一阶段德国即将流行的陶瓷产品。


推动中国陶瓷出海的进程中,企业还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像一家企业,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创作体验、研学教育等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综合体,每年有近二十万人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专注研发创新

陶瓷树年销400万件

在福建德化县,有一家十多年来只做陶瓷树的企业,靠着这门看似“单一”的生意,年销量达四百多万件,成为国外不少家庭的节日必买的“中国新特产”。

德化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林良壁:我一年现在是出口400多万件,人民币大概是4000万元左右。

其实德化很早就已经开始生产陶瓷树,但那时主要是以代工为主,形式和功能单一,利润也微薄。


德化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林良壁:以前最多是挖孔的,比较简单性的,消费者买了十几年的这种产品,已经审美疲劳,现在加了这种会亮的,他们会耳目一新。

靠着创新,2012年,林良壁的公司卖出了50万件陶瓷树。从此之后,他就专注于陶瓷树的研发和生产,如今已经开发出了4000多款不同的陶瓷树,年销量已是当年的8倍, 累计出口陶瓷5000多万件。


德化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林良壁:我们第一代的陶瓷树,里面只有这种会发亮的灯。后面有心形的,再后面兔子树,升级版的像玩具一类的,火车会跑,音乐会响,树会亮。

不断创新也让这家公司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即便面临贸易摩擦,仍然有底气,订单一直排到年底。


德化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林良壁:在关税涨到百分之八十几、一百、一百四十几的时候,一直跟客人讲,我说这么高的一个关税,你们这些订单要不要取消掉?客人很明确地讲,绝对不能取消掉。国外的客人宁愿少吃一餐,都要买你的这个东西,不管市场怎么变,你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不用去担心说会客人流失。

瓷器餐具质保可达5年

易碎品变耐用瓷

不仅要数量,还要质量。 使用过瓷器餐具的人都知道,瓷器最怕磕碰和摔。在德化,有的企业却为陶瓷餐具承诺“五年质保”,让日用易碎瓷,变成“耐用瓷”。

德化一家陶瓷工厂的门店,每天都在叮当作响,现场工作人员乐此不疲地向顾客展示着瓷器的抗摔性能。企业还给每一件瓷器都标注上了生产日期,提供五年质保。


德化某陶瓷企业运营发展经理 肖春莲:有一些撞击或者是碰撞的话,都没有问题。这个碗在正常的使用下,都是可以达到5000次使用或者5年使用,而且能够保证光泽如新。


产品能够超长待机的底气,源自技术创新和超强品质管理,经过5年的研发,这家企业才找到独特的瓷土配方,研发出抗摔陶瓷餐具。为保证产品品质,企业不但上线了全自动生产线,还使用上了AI大数据质检设备。

德化某陶瓷企业运营发展经理 肖春莲:保证上的釉水都是均匀的,厚度都是一样的。


当然,在德化,创新远不止于此。一家生产冰箱贴的企业,通过引进了UV打印技术,也称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技术,改变了以往上色只能靠人工手绘的局面,实现了瓷器上色全自动化,与传统的手绘上色相比,效率提升了10多倍,每天可以生产十万个冰箱贴。

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罗燕:生产每一个产品都很工整,颜色也都很鲜艳。


这家企业还自主研发了3D立体打印技术,突破了原来只能做平面花纸的效果。制作出的冰箱贴文创,立体感更强,细节也更丰富,一经推出,受到文旅市场的欢迎。


某陶瓷企业负责人 罗燕:有3D的效果,跟西安、重庆、洛阳,包括景德镇,合作开发了很多产品,销售量达到了几百万。

一分钟了解

德化瓷如何烧制

德化瓷如何烧制?有哪些步骤和讲究?一分钟的短片,带您来揭秘。

传承 创新

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白瓷

短片揭秘的是制作德化瓷的基本步骤,但要制作复杂的瓷器,环节、步骤则更多,材料、工艺等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德化白瓷。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连德理:我叫连德理,出生在世界瓷都德化,从事陶瓷行业30多年。德化白瓷素来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世界。传统技艺的支撑,加入现代的审美,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通过作品《神话》,很多人认识了我。她穿着一件漂亮的瓷衣,厚度0.2毫米,远看是纱,近看是瓷,非常生动。


薄纱的工艺要找到塑性非常好、非常强的原材料,经过特殊的配方才能把它做出来。用球磨粉碎的原材料,显微镜看一下,它的颗粒是圆的。车碓碓出来的,颗粒是多边形的,它就有咬合力。在烧成的过程中,也是用微电脑控制,把它烧成的曲线,精准的调出来,因为德化白瓷烧成是高温的,达到1350度,还有20%的收缩率。


德化是千年瓷都,德化的陶瓷匠人,也在不断地创新,一些年轻的学生、手艺人,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作为一个手艺人,要有这个担当,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艺术语言的创新,创作出更加有生命力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德化的中国白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