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发现早至元代酿酒作坊遗址 为中国白酒起源再添证据|四普新发现


窖池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采用蒸馏技术的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记者8月27日从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宜宾市翠屏区在“四普”中,发现了早至元代的东鑫和酿酒作坊遗址,证明了中国白酒在元代就已经出现。据介绍,这是继江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之后,全国唯一一处元代酿酒作坊遗址,为探源宜宾乃至中国南方白酒酿造历史提供了线索。



高足杯

据介绍,此处遗址位于翠屏区合江门街道复兴街,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同当地文物部门在宜宾地区开展酒文化专题调查时发现。考古人员在宜宾老城区“百二河山”石牌坊西侧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文化堆积,且此处仅距离五粮液“长发升”老作坊仅两百余米。同时,为配合当地市政建设项目,遂申请进行考古发掘,揭露出这处早至元代、主体为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遗址。


甑器底座

这是一处前店后坊格局的酿酒作坊,窖池、灶、晾堂、甑座等酿酒设施要素齐全。遗址中窖池为半地穴式,与现代五粮液使用的窖池做法一致。窖池、灶等遗存的可以组成一套较完整的生产过程,构成一组生产关系,为研究大曲多粮白酒的工艺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陶酒瓶

为了保证遗址完整性,发掘区域大部分停留在元代地层表面后堆积后,就没有再往下清理。只是在紧邻窖池区的附近开了一条解剖沟,发现了早至汉代的文化层堆积。此外遗址内也清理出了明清瓷杯、瓷壶、陶罐、民国陶酒瓶等文物,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宜宾明清以来酿酒饮酒的历史面貌。


遗址三维影像图

东鑫和酿酒作坊遗址为一处从元代到清代一直延续的酿酒作坊,是蒸馏酒手工业考古的重要遗址。据介绍,学术界一直想搞清楚中国白酒究竟何时起源,此前除了江西李渡以外,从未发现元代的酿酒作坊。此次东鑫和酿酒作坊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宜宾地区在元代就已开始酿酒的悠久历史。

此次考古发掘,还同时发现了唐代至明代一直延续的城墙,以及城门、市政排水设施等重要文化遗迹现象。此次发现的城墙残存长度约23米,最高处残存有5层,高约2.1米。从剖面可以看到明代的城墙砌以砖石包住早期城墙,早期城墙发现有唐代、元代两个时期。据介绍,四川境内现已发现的唐代城墙除成都以外十分少见,此次在宜宾发现唐代城墙,以实物证明了宜宾的城市发展史。

记者了解到,未来宜宾计划以东鑫和酿酒作坊遗址为核心,以打造酒业考古遗址公园等方式探索酒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