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的造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倾向,而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带来漆器胎骨制作技术的重大突破,漆器类型日益增加,呈现“别出新样无穷尽”的艺术面貌。
“嘴硬”的鸭子?
1975年,在安徽天长安乐镇北岗汉墓出土了一件鸭嘴柄漆盒。盒为木胎,内里朱漆,外髹黑漆。黑漆地上用朱漆绘云、龙、凤、弦纹等,并点画突出鸭头、眼、嘴等部位。鸭嘴状的手柄暗含巧思:鸭颈处原有插销连接盒盖与盒身。以手握鸭嘴部位,一紧一松实现开合,鸭嘴张则盒闭,鸭嘴闭则盒开,体现了古人超前的设计理念。
彩绘鸭首柄漆盒 汉 安徽博物院藏
三角漆壶“合体”变形
1991年,在安徽天长三角圩M1汉墓出土了4件三角漆壶。壶为夹纻胎,即用调和的漆灰将麻布等织物敷在器型外,涂抹漆液,最后取出内模形成空体的胎体工艺,具有轻便、不易变形的优点。单个漆壶类似三棱柱状,两边短壁垂直,长壁略内凹,形成一定弧度。当四件漆壶短壁间两两相接,又聚合成了一个接近长方体的新造型,可见古代工匠模块化设计的巧思。
三角漆壶 汉 天长市博物馆藏
一盒搞定的收纳术
秦汉时期的漆器造型出现了多功能、组合化、系列化的模式。这件七子漆奁出土时被放置于一长方形漆盒内,为“一奁七子”的结构。长方盒已朽,根据保留下来的子盒依然可以看出古人空间利用的智慧。七件子盒造型各异,功能分区明确,有圆形盒、长方形盒、椭圆形盒、马蹄形盒等,用于放置铜镜、梳篦、脂粉等梳妆物品。每件子盒均为夹纻胎工艺,盖与身可套合,既节省空间,又便于使用,堪称古代“收纳神器”。
七子漆奁 汉 天长市博物馆藏
左滑“解锁”更多细节
盒内有“乾坤”
古代漆盒适配各类实用场景,造型多样,漆盒内部实则大有“文章”。这件黑漆竹编彩绘人物长方委角果盒,盖面以描金和彩漆绘出一幅江南园林悠游图景:亭台楼阁,奇峰塔刹,碧湖泛舟,游人穿梭。而盒内则配置了8件方碟,3件成对连体盏托,既可整体收纳,又能独立使用,体现了漆盒“小空间大作为”的实用功能。
黑漆竹编彩绘人物长方委角果盒
明 安徽博物院藏藏
左滑“解锁”更多漆盒细节
朱漆绘如意花卉纹描金果盒
明 安徽博物院藏
朱漆描金八角果盒 清 安徽博物院藏
剔红锦纹书函式盒 清 浙江省博物馆藏
“思诚堂辉记”款黑漆嵌螺钿八角果盒
明 安徽博物院藏
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果盒
近代 安徽博物院藏
造型与装饰艺术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开放系统,古代髹漆匠人以形写意,以意传神,创造出了众多兼具审美与实用的杰作。这些跨越千年的匠心之作正在安徽博物院“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展展出,期待您来细细品味大漆艺术的魅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
展览时间:2025年6月28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蜀山馆5F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淮北市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
供稿:何倩
编辑:何瑶
审核:孟倩
终审: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