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想念徐沟片儿汤
李 忠
老家徐沟地处晋中腹地,物产不算丰富,但饮食之讲究,却远近闻名。这大概与曾经是晋商的故里有关吧。徐沟的商人走南闯北,把各地的好味道带回来再博采众长,造就了令人叫绝的徐沟味道。换句话说,徐沟味道之好,在于不厌其烦地完善,它是黄土高原的浑厚质朴与晋商精神的精细体面,在漫长岁月里交融淬炼出的结晶。
就说这片儿汤,我时常想,那每一片面片的筋道,每一滴老醋的醇酸,每一勺热油泼下时动人心魄的“刺啦”脆响,不仅吊起人的胃口,也在不经意间诠释着饮食之道关乎生存、更抚慰人心的道理。这简直就是流淌在碗盏之间的晋商魂魄,是粗瓷大碗里盛着的滚烫的人生美味。而母亲,靠着她那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将这份对滋味的讲究,倔强地融进了一锅家常的片儿汤里。
我做媒体和影视行业近30年,奔来忙去中品尝过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汤汤水水,可还是固执地想念家乡片儿汤的味道。
多年来,几乎每次从外地回家,我总会提前告知母亲,母亲也总会精准地算好时间。如此,在我风尘仆仆走进家门的那一刻,定然会有一锅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片儿汤等着我。
有一年冬天回家,大概是久违了的缘故,我竟一口气喝了五碗。至今还记得,母亲几次想阻拦又不忍心,那复杂的眼神。
我在北京的厨房里也摆着醋和番茄酱,我也曾试着做过几次片儿汤,但面片揪得不是太厚就是太大,番茄酱总熬不出那种透亮的红。最要命的是,油无论怎么烧,那一声“刺啦”总带着怯生生的委屈,不像家里那口老铁锅,底气足得能惊动半条街。
母亲今年90虚岁了,身体已大不如前,还要强撑着给我们做顿饭吃。那天接到母亲电话,说有亲戚刚送来新鲜番茄酱,等你回家给做顿片儿汤吧。我“嗯”了一声,跟着就湿了眼眶。
乡愁从来就不是宏大叙事,不过是一口热汤,一声熟悉的呼唤,一个在灶台前等你回家的人。就像家乡的片儿汤,断然称不上珍馐佳肴,却把家的味道熬进了五十多年的岁月里,稠得化不开,暖得能焐热所有走南闯北的风霜。
其实,我在徐沟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十几岁时就随家人搬到了省城太原。当然,一同搬走的,还有那一锅热腾腾的片儿汤。可我就是想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