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有座全天候“文化灯塔”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和平书院入围全球“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奖”前三

公园里有座全天候“文化灯塔”

本报讯(记者 吴旭颖)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与贝克·泰勒公司(Baker&Taylor)联合颁发的2025年“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奖”昨天揭晓。加拿大魁北克的加布里埃尔·罗伊图书馆拔得头筹,位于上海虹口的和平书院则凭借其卓越的建筑设计、创新的数字技术融合、深厚的文化传承底蕴以及显著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入围前三。

和平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和平公园内,作为上海首座全天候开放的公园图书馆,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宏大的规模和创新的运营模式,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灯塔。书院由公园中的闲置建筑改造而成,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不仅保留了原有结构,还巧妙融入了周边自然环境,大量使用本地材料,显著减少了资源消耗与运输成本,体现了图书馆生态共生的理念。

走进和平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栋主题鲜明的馆舍,包括综合馆、少儿馆、碳秘馆、勘探社以及艺术馆。24小时开放的综合馆融合了中国传统亭阁元素,在内部设计中融入了山石、溪流、森林与晨雾等自然意象,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少儿馆则以“星空幻想”为主题,通过璀璨的灯光效果和趣味的空间布局,营造出充满童趣与光影交错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书院内还设有一片中心阅读绿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阅读环境。

除了多达10余万册的丰富藏书外,和平书院还配备了数套智能便民设施,如自助借还书机、电子阅读屏等。自2024年4月23日开馆以来,和平书院累计接待量已超过200万人次,综合馆和少儿馆年度到馆流量分别超93万余人次和47万余人次。书院“夜间读者”日均300余人次,0至6时仍有100余人次,展现了其“灯火不熄、夜读不止”的全天候服务理念。

书院还通过跨界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夜读在上海——和平书院首届夜读日”活动,邀请了众多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国际儿童文学周主题活动则通过举办儿童文学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创作热情。此外,书院还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为市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虹口区依托“文化三地”资源,以“文化+”理念促进全民阅读和书香虹口建设,和平书院正是这一建设版图中的重要阵地之一。虹口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刘树春介绍说:“和平书院是我们虹口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一座重要的分馆,不仅承担了市民阅读服务的责任,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设计和办馆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圈,成为一座文化地标,展现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发展趋势。”

和平书院此次入围“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奖”,不仅是对和平书院自身创新实践的肯定,更是对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可。它向世界展示了上海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为全球图书馆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