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红纸绿茵腾碧浪,盐魂千载搏长风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7月19日晚,当记分牌定格,看台上如潮的声浪与红纸金纹、蓄势待发的剪纸麋鹿遥相呼应。这不仅是苏超“榜一”激战的尾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鹿王”精神的共鸣——从绿茵场上的浴血拼搏,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匠心剪影,再到黄海滩涂上麋鹿群的奔腾不息,盐城,这座以盐为名的城市,正以其千年淬炼的拼搏之魂展现城市魅力。

红纸金纹,非遗剪纸燃烽火

苏超“榜一对决”开赛前,盐城建湖县的剪纸工作室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进文落下剪刀,红纸在他手中翻飞,一幅《指日高“鹿”》跃然眼前:金纹勾勒的足球场上,盐城麋鹿与南通狼并肩竞逐。盐城的麋鹿温顺中藏着韧劲,南通的狼山文化自带勇猛,正是足球场上的攻守之道。剪纸作品中,身着球衣的麋鹿舒展鹿角,足尖轻巧控球,队服上“盐城”的字样清晰可辨;背景处简化的球场轮廓既呼应了盐城平原广袤的地貌,又暗喻着球队勇攀高峰的壮志。“足球联赛是城市交流的窗口,非遗剪纸是家乡文化的名片。”唐进文将这幅作品视为送给盐城队的客场礼物。在他心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恰似绿茵场上的传切配合——在你来我往中,共同成就更精彩的文化盛宴。

而在盐城大丰保护区,野生麋鹿群正在上演真实的“鹿王争霸”。这场延续千年的自然仪式,与绿茵场上的竞技有着惊人的精神共鸣。泥浆飞溅的湿地中,雄鹿以角相抵,胜者昂首登顶。在6月28日的“鹿王争霸”直播中,180倍长焦镜头记录下了新鹿王诞生的瞬间。中国科学院蒋志刚教授解读道:“这种自然选择机制保障了种群优质基因延续。”

镜头流转间,一段跨越39年的生态复兴史诗徐徐展开:1986年,首批39头海外归来的麋鹿踏上盐城荒滩;如今,已有8502头野生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驰骋。保护区创新采用“人工扩群、野化训练、自然繁衍”的三级模式,让麋鹿种群数量实现了218倍的增长。

更令人动容的是,盐城已向全国输送了440多头麋鹿。直播画面中,内蒙古大青山晨雾里的鹿群、湖南东洞庭湖芦苇丛中嬉戏的幼崽、宁夏青铜峡渡河的麋鹿家族……盐城不仅复活了这一物种,更让“四不像”的神话身影重新出现在华夏大地。这个夏天,黄海滩涂的鹿鸣声与城市赛场的呐喊声,共同奏响盐城“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壮美和弦。


“鹿王争霸”画面。图片来源/盐城发布

江海鹿狼巅峰对决

当足球队员征战绿茵时,湿地野性与体育激情在盐城精神的旗帜下汇流。苏超积分榜前两强的碰撞,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江海鹿狼决”——盐城“麋鹿军团”徽章上的鹿角在灯光下闪烁,南通“狼性足球”的咆哮响彻看台。

上半场补时阶段,盐城门将严子航上演惊天三连扑。飞身单手托举、倒地横身封堵、最后用脚尖将球挡出底线,行云流水的动作引发惊呼:“这手速,比盐城人洗泥螺还快!”网友当即戏称他为“严三岁”:“因为他扑出了三个能让南通球迷‘三岁定八十’的进球!”

当南通队程鑫第61分钟禁区外劲射破门时,盐城球迷心头一紧。这支此前6轮仅失1球的“最硬盾牌”盐城队,在“最利矛尖”南通队的冲击下出现裂痕。15分钟后南通再进一球,胜负天平似乎已然倾斜。

真正的“鹿王”从不惧逆风。第84分钟,艾孜买提如湿地奔鹿般窜出人群,从人群中高高跃起!随后头球一蹭,皮球划出一道刁钻的弧线,直窜球门死角。艾孜买提这记力拔千钧的头球像一枚“穿甲弹”,不仅洞穿了南通队的球门,更点燃了盐城队反扑的火焰和全场观众的激情。但这位曾在南通梯队踢过球的新疆小伙,没有狂奔怒吼,只是双手指天静默——就像盐城人对待滩涂,既敢奋力争取,也懂温柔守护。

“宁可拼出自己的性命也要救球!”门将严子航的信念贯穿全场,完成5次神级扑救。终场哨响时,1:2的比分像一枚苦涩的盐粒。但当盐城球员拖着灌铅的双腿走向球员通道,看台上的掌声突然如潮水般涌起,比任何胜利的欢呼都更震耳。那掌声里裹着盐民熬盐时的炽烈,更带着湿地麋鹿在风雪中昂首的倔强——在盐城人的字典里,拼搏从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让“不服输”三个字,永远像鹿角般挺拔。


7月19日南通VS盐城比赛现场。图片来源/盐城发布

从煮海为盐到绿茵搏杀

赛前,盐城队长胡书铭俯身亲吻如皋草皮,这位南通青训出身的球员,用最深情的方式致敬足球生涯的起点。赛后的看台上,盐城球迷的助威声久久不散——他们致敬的不是比分,而是浸透汗水的拼搏。

盐城的拼搏精神,深植于千年沧海变桑田的生存抗争中,又在新时期的生态守护、城市崛起中焕发新生。这种精神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也是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延续着同一种坚韧内核。

先民在潮汐间“煮海为盐”,用陶罐与烈火从苦涩的海水中熬出雪白的结晶,将不毛之地变为“淮盐出,天下咸”的富庶之乡。没有机械的年代,全凭双手在滩涂垒起盐山。“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城市品格,让“拼搏”二字有了穿透历史的力量。

今日,当代盐城人仍续写着奋斗史诗。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抉择,他们毅然将围垦的滩涂划入保护区,舍弃短期利益守护湿地家园。如今,这里崛起全国最大海上风电集群,建成光伏千亿产业,“绿能之都”闪耀江苏海岸线: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内,核心技术的攻克突破海上风电远距离输送瓶颈,推动盐城从“追风者”升级为“造风者”,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稳居全国首位。面对传统盐业衰退,盐城工投集团在万亩闲置盐田实施“渔光互补”策略,施工团队攻克高盐碱腐蚀、滩涂软地基等难题,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立体收益,年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

从“向海争地”转向“向海借能”,从“煮海为盐”到“捕风为电”,从严子航用身体封堵射门到艾孜买提头球突围,盐城正生动诠释着独特的城市精神——黄海之滨的盐碱地上,从来不生娇弱的花朵,只长狂风里也能扎根的芦苇。

盐城,这座因盐得名、因拼搏而兴的城市,从古老的盐田到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从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到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拼搏精神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始终。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盐城人,在挑战面前永不退缩,在机遇面前果敢出击,不断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 盐城的故事,是一部拼搏者的传奇,向世人展现着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成为激励更多人追求梦想、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

文/袁昕

资料来源:盐城发布、大丰融媒、现代快报、登灜观察、幸福东台、匠心传非遗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