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阅读经验构成的感知系统里,两个场景可谓永恒:一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拜别父亲随僧道而去,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是马尔克斯自言想了十几年的开头,《百年孤独》的开篇:“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 20 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次谈及黄圣,总会想起与他在其工作室附近“活像史前巨蛋”的石头上饮茶对话的场景,向上望即是远离尘俗的白云洞与缥缈的天际,往下瞰则是烟尘茫茫的榕城风景。之后黄圣在巨石上完成了观念水墨作品《拓山》,此山即是鼓山。“向上望”与“往下瞰”的两极状态,或可对应黄圣的两种创作向度:虚指与实用。
黄圣在拓山
恰如开篇所引《红楼梦》的经典场景瞬间完成儒释道的对话,《百年孤独》的开篇描述则是打破时空局限,站在未来回忆过去。这两个维度的虚指,在黄圣《舟·窗》、《门》等系列近作中皆可窥得闪烁的思想粼光。作为虚指的显化,器物之无用成为显性特征。无用之用如《舟/窗》者,1325℃烧制的高岭土与自然风干的石膏,材料冲突碰撞剧烈之后的安静和谐,以黄圣借引自美食烹饪的“落味”来形容恰到好处。异化的尖锐之境,凹凸不平的某个支点,偶见红色锡球孤立如悬置,佛祖舍利?葛洪炼丹?探骊得珠?我以为其形如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舟·窗》又自得一圆孔,化舟为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门》是古老佛像背光,莲花一瓣;又似舟楫如仙人浮槎;亦如当年郭子仪七子八婿的“满床笏”。时空穿梭于物化之相,既得庄子“山木”思量。
黄圣|《舟·窗》系列 30x12cm
黑陶·烧制温度 1230℃ 石膏 锡 2025
黄圣|《门》系列 28x18cm
黑陶·烧制温度 1230℃ 石膏 锡 2025
虚指自当下而言其他,实用则纯然关乎当下。作为业余美食家,黄圣的美食基因传承自母亲,自幼随母到菜市场挑选食材,炼就火眼金睛,一眼便可选出一堆海螺中的野生品种、一头牛的最佳肉质部位。谈及家学渊源父亲专事国画,自身的美院学业专注于油画,之后未以油画创作为业,跟着前辈们收旧物玩老器,随父到景德镇无意间唤醒与高岭土之缘,开始做陶瓷,可谓半路出家,“半路”却也正是妙处所在,介乎“正路”和“野路”之间,保持微醺感和疏离感,保持对天然的“性者,物自然之天”的敏锐度与钝感力。明代画家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
黄圣深谙此道,在形、势、韵、性的长期造物与观省中自得佳境。借用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艺术即体验》的自然主义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活的生物”,以“活的器物”形容黄圣的作品恰如其分。
美是关系,关系在手中。越是回到日常生活,越有可能超越被定义的美学。
黄圣的茶器作品
而超越常常发生于人性与神性交互的界限,烟、茶、酒皆可为催化剂。戒烟是近期的事情,经历剧烈的迷幻的戒断反应之后,黄圣如获新生。茶与器相得益彰,相伴无双。茶更像是沉稳老练的智者,有时默然如深渊。酒则最妙,酒神精神赋予直接的欢愉乃至狂喜。庄子爱饮酒,且常以酒论道,以为“醉者神全”;后来者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与苏轼的“惟有醉时真”,黄圣皆奉为圭臬,微醺有时,沉醉有时,不可无酒。黄圣不饮酒则克制非常,以山静似太古的沉默,以自由搏击的力量,以刚柔并济的自然而然,抵达内心。外化的实存,即是内心映照。好友未必是人,常常是器,福建民窑系统发达,洪塘窑、德化窑、建窑、漳州窑……哪里没有朋友?哪里不值得碰杯互敬?
曲水:黄圣&张明明双个展
福州悠美术馆 展至 2025.7.31
英国哲学家狄金森于 1912 年到访中国登临泰山时写了《圣山》,从泰山的神圣性阐释了他对中国人拜神性质的理解:当人们膜拜泰山时,他们敬拜的是山上的岩石,还是山之灵魂,或是那无实的寄放的神明?我们相信,日出中站立于此进行敬拜之人,他们敬拜的是后者。
黄圣对于鼓山的情感,对于器物的创作,惜物者对于器物的感知,均与此相似,穿过器物实质存在的背后的虚无,那些关乎人性、思想、认知、审美以及对生活与生命的感知力与热爱程度,才真正决定着人对器物的感受以及人与器物的关系。
诚如黄圣自述:我想用“出神”来暂时逃逸出原来的范围,从“秩序”、“因果”中跳出。虽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如果不能在更高的维度,我希望能有新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黄圣|《舟·窗》系列 30x12cm
黑陶·烧制温度 1230℃ 石膏 2025
黄圣|《门》系列 28x18cm
黑陶·烧制温度1230℃ 2025
从原料开始,到揉泥、拉胚、修胚,复烧,上釉,进窑、烧造,拿捏如常,反复如禅。活的器物,更质朴的厚,更文气的薄,皆有野趣与拙味。抑或有时,器从画中来,长物以抒怀。
“向上望”或“往下瞰”,黄圣始终在追求,不合时宜的刚刚好,平凡之物的不寻常。永恒与刹那的悖论,恰似器物与创造者的关系。《舟/窗》何在?《门》往何处开?《拓山》的回响谁听?与黄圣碰杯恍惚之际,又似乎听见贾宝玉被一僧一道携归太虚幻境时所吟:“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大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此心此境,亦如马尔克斯所写,“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究其所终,每一件作品都是孤独的,独一无二,无论虚指还是实用。
夏夜忽觉:世界为窑,众生皆器
写于半饮堂
黄圣艺术家
About artists
1984 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2007 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
现工作生活于福州
·2025 年 「曲水——黄圣&张明明双个展」,悠美术馆,福州
·2025 年 「无境——福建当代艺术研究展」,序物,北京
·2024 年 「不可触碰的边缘」大漆艺术联展,石仝山谷,福州
·2023 年 「呓——黄圣&杨萍萍双人作品展」,茉不是造物,福州
·2023 年 「佛跳墙——失控的美术馆现场」,桂湖美术馆,福州
·2023 年 「拓山」黄圣&杨萍萍双人展,白灼影像,厦门
·2022 年 「平凡之物」艺术器皿展,宝龙艺术中心,上海
·2021 年 「“低巡”|从艺术到生活日常」黄圣作品展,再山茶事,厦门
·2020 年 入围第十一届新星星艺术奖 Top100
·2020 年 「出神·梦」作品展,玩木工坊,厦门
·2020 年 「不动瓷与温柔山」黄圣、杨萍萍双人展,园·当代美术馆,福州
·2020 年 「出神」黄圣、杨萍萍作品展,广州静山
·2020 年 「Penglai」黄圣、杨萍萍艺术展,壹号艺术空间,福州
·2019 年 「813」作品展,山茶花客厅,武夷山
·2019 年 「美的重量」作品展,玉书之家,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