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吉老师作品《长春市胜利大街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书影。↑】
一个历史建筑保护者的心声:
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它就已经伫立在那里,或是普普通通,亦或是出自名门、身份显赫,也许还是那时的地标,甚至是这个城市的象征。
今天,它已经超出了设计寿命的时限,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我们加固它的筋骨,复原它的相貌,挽留住它的生命,并使它重获新生。
若干年后,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依然会伫立在那里,让后人感到敬畏!
【长春大和旅馆旧影早期,感谢易林学馆老师供图。↑】
关于长春市胜利大街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在胜利大街特色历史街区规划保护正式启动之前,其街路两侧及周边的历史建筑修复就已经展开,利用本次特色历史街区改造的契机,对街路两侧的历史建筑展开了大规模的修缮。首先将街路两侧的建筑分为历史保护建筑和风貌保护建筑两大类。对风貌保护建筑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以适应特色历史街区的风格要求,对历史保护建筑按照历史资料和老照片进行复原修缮。在本次历史街区改造工作中,我们主要对近代时期建成的历史建筑进行复原修缮设计,只对吉林省春谊宾馆贵宾楼一栋风貌保护建筑进行立面改造设计。
胜利大街上的历史建筑修复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2011年进入全面改造提升阶段,我们先后主持修复的历史建筑和改造的既有建筑有: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旧址、大和旅馆旧址、吉林省春谊宾馆贵宾楼、“西村旅馆”旧址、“藤坂写真馆”旧址、“南满电气会社长春支店”旧址、胜利大街913号历史建筑、“富贵洋行”旧址、“新京百货店”旧址等9栋建筑。天津路3号历史建筑、“日本桥通警察署”旧址两栋建筑完成了修复设计,由于资金等原因尚未进行修复。
【长春大和旅馆旧影,有入口雨蓬之后,易林学馆供图。↑】
长春大和旅馆旧址建筑立面复原修缮纪实
长春大和旅馆旧址就是现在的春谊宾馆迎宾楼,从长春火车站南侧一出来就能够看到这座建筑。长春大和旅馆旧址模仿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样式,是长春有史以来第一次呼应世界建筑思潮的建筑作品。它几乎印证了长春近代历史上所有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当我们将百年来附加给这座老建筑的粉饰都铲除时,看到的却是满身伤痕。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1,翻拍自李之吉著作。↑】
据历史资料记载:东北近代时期的“大和旅馆”为1905年至1945年间,日本占据我国东北期间开办的由“满铁”直接经营管理的高档连锁旅馆,由“满铁株式会社运输部旅馆课”负责管理。“满铁”先后在旅顺、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开办了多家大和旅馆及其分店,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利用旧有建筑,例如1937年设立的哈尔滨大和旅馆就是利用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旅馆。四十年来只在长春、沈阳、大连新建了三座大和旅馆,其中长春大和旅馆的建造时间最早,但其规模也最小。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2,翻拍自李之吉老师著作。↑】
长春大和旅馆旧址位于站前广场的对面,人民大街与胜利大街交会处,人民大街80号,吉林省春谊宾馆院内,现在为春谊宾馆迎宾楼。大和旅馆旧址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家高级旅馆,分为北侧的老楼和西侧、南侧的新楼两部分。老楼始建于1907年8月,1909年底建成,1910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经使用一百多年。老楼建筑地上二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青砖墙体,砖木结构。
【长春大和旅馆3,翻拍自李之吉老师著作。↑】
老楼当时耗资38万日元,是长春最早使用暖气供暖,并有水冲式厕所等设施的旅馆建筑。该建筑也是当时“满铁长春附属地”内每平方米造价最高的建筑,由“满铁”土木课市田(青木)菊治郎、平泽仪平设计。其建筑设计风格是受当时在欧洲建筑界广为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而当时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大本营就是沙俄势力影响下的哈尔滨。这样长春大和旅馆旧址应是长春有史以来第一次呼应世界建筑思潮的设计作品,它那充满曲线变化的形体与细部,使建筑整体形象充满了活力与光影的变化,也同已建成的模仿欧洲传统建筑风格的其他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长春站前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对该建筑进行复原修缮,对保护和延续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4,书中翻拍。↑】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和旅馆旧址就经历过多次改造,先是在入口处增加了雨篷,后来又对入口大台阶的形式进行了多次改造,以适应新的需要。1938年后,在老楼南侧和西侧先后扩建了两栋新建筑,其中,西侧建筑为一层。南侧接建的新楼主要为客房部分,后接建部分并没有延续老楼的建筑风格,相反与老楼的生硬连接对其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5,书中翻拍。↑】
该建筑经历过多次改扩建,其中2004年进行的改造规模最大,当时为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拆除了原有建筑内部的木结构及木制装饰部分,除了保留楼梯间和二层的部分玻璃花窗之外,没有留下更多的历史信息。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6,翻拍书中图片。↑】
在多次改造过程中,建筑外墙的样式、材料、色彩都经历过多次改变,有白色面砖,还有深棕色涂料。主入口两侧还接建了一层的建筑,所有这些都使得原有建筑的历史信息消失殆尽。当我们将百年来附加给这座老建筑的粉饰都铲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身的伤痕,前几次的改造完全没有任何技术保护措施,有的只是损害。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7,书中翻拍。↑】
本次复原修缮主要针对北侧老楼和西侧一层相邻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尽量恢复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样式。其中复原修缮的技术难度在于原有建筑外墙采用手工“甩浆”的施工工艺,复制传统施工工艺的技术难度大,复制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现在的水泥成份发生了改变,水泥砂浆面层容易出现泛碱现象,加上考虑到本次复原修缮的整体效果与完整性,计划在复原修缮后对春谊宾馆北侧老楼及相邻建筑整体进行外墙质感涂料的装饰,即通过质感涂料来模仿“甩浆”的肌理与质感,再通过涂料恢复原有建筑的色彩。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8,翻拍。↑】
本次维修过程中有个意外的收获,在老楼的西北角,唯一幸存的一扇老窗户被砌筑在砖墙中,圆形的窗棱保留了新艺术运动的信息,这也是长春历史上最悠久的窗户,上面的玻璃已有一百多年了。
(以上内容摘自李之吉著《长春市胜利大街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一书)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9,翻拍。↑】
作者简介:李之吉,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建筑大学教授,长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历史专委会副主任。代表著作有《中国民族建筑(吉林)》《长春近代建筑》《中外建筑史》《中国东北地区主流城市近代建筑历史文化研究》《辽宁、黑龙江、吉林古建筑(吉林)》《长春市胜利大街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等。
【长春大和旅馆资料图片10,翻拍自书中。↑】
【胡同长春】编发长春记忆图文,欢迎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