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临创山谷行书卷(高清单字版)



编者按:旭宇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即以诗书名扬文坛。臧克家先生评价他说:“融诗于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80高龄后,先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坚持学习古人的经典。临创《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就是先生在85岁时创作的,2024年在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书法),正如旭宇先生在颁奖仪式上即兴发言:如果中国书法是万岁的话,他本身永远是个少年。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先生还在临习古人的经典,我们可以看到他这种精神的再现。



旭宇临创《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

艺术与时代的对话

——《旭宇临创山谷行书卷》序言

旭宇先生作为我国当代书法艺术界乃至文化界的重要代表人物,耄耋之年仍表现出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其作品突破了旧法的桎梏,以其深厚的学养与独特的创作视角,坚持守正创新,成功地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学习前贤,激励自我,奉献社会,做一名学子为终身追求目标”的座右铭密不可分。其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断学习、思考、创作,在书法、绘画、诗词等多个领域辛勤耕耘,成就斐然。

《旭宇临创山谷行书卷》是旭宇先生晚年在书法艺术创作领域探索的重要成果,收录了他临写北宋黄庭坚的《经伏波神祠》卷与用山谷书风创作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句》卷两件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呈现了旭宇先生书法艺术老而弥坚的艺术面貌与对艺术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作与表达。

《经伏波神祠》卷是黄庭坚大字行楷书中最成功的代表作,历来受到书家激赏。明代文徵明最爱此帖,直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曾经宋养正善,明沈周、项元汴,清成亲王、刘文清及现代叶恭绰、张大千等人收藏,并予以高度评价。

旭宇先生在临摹这件作品时,不仅深刻把握了原作的笔墨形态,更是从对原作艺术内涵的理解中汲取养分,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通过旭宇先生对《经伏波神祠》卷的临摹,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在传统书法方面所展现出的深厚功力与艺术素养。他不仅将黄山谷的笔法与气韵巧妙地再现,更通过个人的书写体验与情感注入,使得整幅作品在细腻与宏大之间找到了平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艺术表达特色。

《经伏波神祠》卷的笔法讲究“意在笔先,锋在笔前”,用笔时欲左先右,欲扬先抑,藏锋逆入,回锋果断利落。旭宇先生在临摹时加入了北碑的意蕴,用笔中侧锋并用,提按变化更加丰富细腻,运笔波折起伏,使得线条既有中锋的圆润饱满,又有侧锋的犀利峭拔,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黄山谷的字形不拘一格,纵横舒展,以奇、险为主。旭宇先生将横画、撇捺延伸,使字形变得更加开张生动,加强了中宫紧收、四边发散的特点,结构严谨,笔画灵动,彰显了他对书法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黄山谷在章法布局上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变化。旭宇先生的章法常采用移位变化之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形成新的组合,尤其是《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句》卷的创作少了临摹作品时的羁绊,多了豪迈的气质和排宕夭矫的笔力,在章法的处理上大起大落,纵横自如、欹侧错落、上下呼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但又不乏书卷气息。这种布局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极富层次感和节奏感。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考验书写者的技巧,更考验其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表达及自身的文化素养。旭宇先生的作品在技法层面,尤为突出其对笔法与结构的精准掌控。在笔墨的运用上,旭宇先生充分展现了灵动与自由,笔锋时而沉稳、时而疾捷,刚柔并济,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与韵味的艺术效果。旭宇先生通过字形的变化、布局的调整,以及行间气息的营造和在章法结构上的独特创新,使得作品既保留了山谷书风的奔放与自由,又通过某些笔画的收放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尤其在章法的运用上,旭宇先生创造性地运用留白,使得整幅作品不仅具有当代书法的形式美,更体现了老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这与其深厚的学养密不可分。

旭宇先生的创作,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深度尊重及现代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在他的笔下,传统书法的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经伏波神祠》所展现的古典气韵,成为了旭宇先生对古人书法精神的致敬;而《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句》的创作,则是一种对道家思想的体悟和诠释。旭宇先生的山谷体,既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又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心灵的重塑。通过这件作品,旭宇先生不仅是在向经典致敬,更是在重新定义书法艺术的创新。

旭宇先生一直秉持“以书写心,以笔悟道”的艺术理念。在他看来,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心灵的表达。他强调,书法是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自身内心的对话。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旭宇先生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内外合一、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在他的作品中,用笔的起承转合,每一字的呼吸之间,都透露出他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旭宇临创山谷行书卷》是旭宇先生多年来艺术探索与内心体悟的结晶。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一次创作尝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诠释。在这部作品中,旭宇先生巧妙地结合了历史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创造出一种既具艺术表现力又富有哲学内涵的书法风格。

对于当代书法艺术而言,这卷书法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见证。它不仅展示了旭宇先生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为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思考与启发。正如书法的真正魅力永远在于其无尽的表达可能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期盼旭宇先生继续在书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文化深度的作品。

后学传薪、谷华

二○二五年二月



旭宇,号白阳,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画家。1939年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诗词协会荣誉会长、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书法)获得者。其先以诗名世,继又以书法为天下知,八十高龄后又以文人山水画立于当代。他集诗、书、画于一身,获得诸多荣誉。但其始终以草根、终生一学子自居,学习前贤,激励自我,奉献社会。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