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8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作为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展览活动,《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7月8日在孔子博物馆临展一厅正式开展。
从紫禁城到孔子故里,来自故宫博物院与孔子博物馆的140余件套精品文物齐聚曲阜,与世界共同品读“儒家文化”的千年智慧。
两千多年间,儒家文化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与其他优秀思想文化一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滋养。“大道之行”语出《礼记·礼运》篇,阐释了儒家对公平和谐、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等美好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追求。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礼乐的缘起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同步,第一单元“溯古寻儒”展现了孔子和儒学诞生前中国的礼乐文明,一组组展品串联起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兴隆洼文化玉玦、大汶口文化玉钺、白陶杯,揭示了中华早期文明“重瓣花朵”式多元交融的格局;商代兽面纹贯耳壶、康侯斧、成周王铃等商周铜器,以及春秋时期的鲁大司徒铺、齐萦姬盘等贵族所用礼器,无声诉说着礼乐文明的成熟和鼎革;秦始皇诏铜权、陶量、海内皆臣砖、《春秋繁露》,阐释了秦汉天下一统后,儒家思想何以成为官方正统。
玉玦故宫博物院藏
玉钺 孔子博物馆藏
白陶杯 孔子博物馆藏
康侯斧 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繁露》 故宫博物院藏
儒家文化的核心,关乎天下,求诸内心。历代学者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儒家典籍传承有绪,经久不衰。第二单元“化成天下”从儒者弘道、典籍传承、修齐治平、兼容并包等角度,提炼了儒家文化的发展轨迹。明代《三圣像》、正始石经《尚书》、《乾隆御定石经(孝经)》、唐“荣启奇”铜镜等系列展品,彰显了儒家学者对文化的传承和守护,反映了儒家兼容并包的文化取向。
正始石经《尚书》残石 故宫博物院藏
《三圣像》 孔子博物馆藏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的道德准则与好学精神,垂范后世;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所倡导的礼仪、秩序,对维护国家稳定意义深远。
孔子燕居像 孔子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展示了儒家文化绵延千秋、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乾隆赐孔府“商周十供”、琉球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圆盘、日本金漆文具匣、朝鲜青花梅竹纹胆式瓶等,均为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东亚乃至世界的历史见证。值得一提得是,乾隆款文庙祭器可与《皇朝礼器图册》互证,为首次出故宫赴曲阜展览。
“商周十供”之“木工册”鼎 孔子博物馆藏
儒家文化远播四海,时至今日,儒家的“朋友圈”仍不断发展壮大。
文物静默,却凝聚着千年回响;思想不灭,更映照着当代价值。这场在孔子故里举行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巡礼,更是一次精神的溯源。沉淀千年的儒家智慧与“大道之行”的崇高理想为当下世界应对共同挑战、探索和谐之道,提供了历久弥新的东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