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为桥,学术纪录片《神奇之旅》展现中法文明互鉴史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受上海音乐学院委约,法国当代作曲家、上音客座教授特里斯坦·缪哈依(Tristan Murail)创作的古筝协奏曲《神奇之书》,今年年初由著名指挥马蒂亚斯·平彻 (Matthias Pintscher)领衔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在巴黎进行了世界首演。该作以古筝作为主角,融合了编钟的录音、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芦笙鸣响,以及频谱乐派独特的电声效果,在第35届“存在”(Présences)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演后,引起了法国古典音乐资讯网站ResMusica、法国国家广播公司Radio France等外媒的关注。而这仅是上海音乐学院学术纪录片《神奇之旅》(Un voyage sonore merveilleux)记录的冰山一角。

《神奇之旅》这部由上海音乐学院人事处立项、音乐学系杨珽珽副教授担任制片、导演、编剧的纪录片,于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法国广播电台正式播出。摄制组历时两年跨越上海、武汉、巴黎、阿普特等地,在武汉音乐学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民族乐团、法国声学音乐联合研究所(IRCAM)等机构支持下,完整呈现了缪哈依与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法音乐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与情谊。


1947年,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先生便怀揣音乐梦想,自费踏入巴黎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加隆、欧朋、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研习作曲,并曾聆听梅西安的课程。到了1964年,中法建交的联合公报如同一座桥梁,跨越山海,联结起东西方两大文明。此后,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深入。在法中文化交流项目的支持下,如上海音乐学院前任院长许舒亚、作曲系陈牧声教授等学者远赴巴黎深造,西方音乐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再次碰撞、交融。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当时67岁的缪哈依首次访沪。纪录片显示,传统戏曲、讲座观摩与民乐采风迅速点燃他的创作热情。经度相隔119度的巴黎与上海,在梧桐树影间显露出惊人的文化通感——塞纳河畔的艺术气息与黄浦江边的文化底蕴彼此交融,点燃了法国作曲家的灵感火花。此后,缪哈依在上海开启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教学实践与学术合作,包括大师班、学生作品音乐会、系列讲座等。从2021年开始至今,他为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了《20-21世纪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分析与诠释》的课程。这是缪哈依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荣休后,世界范围内唯一院校开设的课程。他引经据典的同时亲和且幽默,更将其老师梅西安闻名世界的分析传统播撒在黄浦江畔。


在学术方面,缪哈依教授的专著早在21世纪初脱销于欧美,在2021年由杨珽珽副教授翻译完成并出版中文版《频谱音乐:构建模型与创作技巧》。此外,在缪哈依教授的推荐下,上海音乐学院深化了与英国牛津大学音乐学教授、《格罗夫音乐在线》(Grove Music Online)副编辑乔纳森·克罗斯(Jonathan Cross)、美国当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约书亚·菲尔伯格(Joshua Fineberg)、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教授卢卡斯·哈塞尔博克(Lukas Haselböck)等国际前沿学术专家,以及德国指挥家马蒂亚斯·平彻 (Matthias Pintscher)、法国“旅程”室内乐团(Ensemble l’itinéraire)等国际顶级音乐家和乐团的长期合作,聚焦国际前沿音乐的实践创作与理论分析,立足中西音乐文化,共同探索音乐发展的未来之路。目前纪录片《神奇之旅》已在法国广播电台旗下“法国音乐电台”(FranceMusique)频道正式播出。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