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山东调研指导


7月6日,“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山东画院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此为第三组专家调研团队的第二站。

此次调研工作专家组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领队,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楠、副主任陶宏为副领队;特邀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版画所原所长杨越,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石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俞晓夫,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庆鹏,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望,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山东画院原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芳,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丰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李学明,山东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樊磊等为专家组成员。

会议开始前,常朝晖介绍了画院情况并致欢迎辞,刘万鸣作主旨致辞,陶宏介绍“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筹备情况。会议由陶宏、樊磊共同主持。


常朝晖致辞

常朝晖表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既是全国美术界的盛事,更是山东画院学习提升、集中展示的宝贵机遇。为备战本届大展,山东画院自去年起系统部署:通过动员会凝聚共识、激发使命感;向全省画院广泛发动确保全面参与;组织艺术家深入研讨题材规划,鼓励扎根生活积累素材,力求创作具有时代高度和齐鲁气派的精品。本次调研会议旨在借专家指导提升创作水平,展现山东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的成果,山东画院将全力打磨作品,力争在展览中交出优秀答卷。


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表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重要展览活动,在组织工作方面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一是建立了更加规范严谨的工作机制,严格遵循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二是制定了更高标准的评审体系,确保参展作品的艺术水准;三是展览筹备流程更加科学系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刘万鸣特别指出,本次展览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注重地区平衡发展。中国国家画院已组织多个专家组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创作情况。此次山东调研,专家组将重点观摩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草图,相信一定能看到代表山东美术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他期待通过本届展览,进一步推动全国画院系统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创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陶宏致辞

陶宏在致辞中介绍了“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筹备情况。本届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广东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协办,旨在推动美术创作多元化发展,集中展示全国画院系统最新成果。展览面向全国各级国有画院艺术家征集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书法篆刻等门类,并新增综合材料画种,进一步丰富展览形式。陶宏表示,本届展览在保持750件总展品规模(含550件入选作品和200件特邀作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作品质量和学术水准,为艺术家提供展现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激发画院系统的创作活力,推动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樊磊主持会议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专家组山东创作调研会现场

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调研工作中,专家组成员逐一观摩了近300件预送审作品草图并对其进行点评,分别从主题、形式、技法、观念等各方面为预备参评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会议最后,专家组成员分享了观摩感受,并对山东画院系统的画家提出了殷切寄语和期望。


曾来德发言

曾来德表示,山东画院此次展览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展现了山东地区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参展书法作品既扎根传统又勇于创新探索,较好地实现了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统一。他认为,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既要注重作品视觉表现力的创新,更要坚守传统笔墨的精神内核。


董雷发言

董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全面检阅了山东省各级画院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更深刻体现了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艺术积淀与整体实力。在观摩过程中,众多作品在题材开掘、语言表达、技法运用和观念呈现等方面展现出较高水准。他期待山东艺术家们在全国画院展中再创佳绩,充分展现齐鲁文化的时代风采。


袁学军发言

袁学军表示,山东画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发动工作,作为文化大省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在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间把握得当,既注重现实关怀又不乏艺术想象力。同时,他建议山东画院继续深化创作指导工作,通过中期看稿等方式,在坚持主题性创作导向的同时,着重提升作品的艺术完成度,从选题立意、画面构成、主次关系、笔墨表现、色彩运用及整体氛围等多维度进行精雕细琢,以呈现更加精彩的艺术效果。


何加林发言

何加林表示,此次看稿活动,无论在参与规模还是作品质量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参展作品题材丰富、画种多样,充分展现了山东画院画家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水平。作为美术大省,山东画院系统能有如此众多画家积极参与创作,既反映出画家们对此次展览的高度重视和日常创作积累,也体现了山东画院出色的组织动员能力。他相信,经过持续努力,山东画院系统的画家们必将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全国画院双年展贡献更多艺术精品。


陈孟昕发言

陈孟昕表示,山东画院组织工作扎实到位,从作品征集数量到场地安排和流程设计都体现出高度的重视和专业的组织能力,为推出优秀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下一步工作,陈孟昕建议要重点聚焦有实力的创作者和具有潜力的作品,为有发展前景的艺术家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专家指导等。


陈风新发言

陈风新表示,通过观摩这些作品,他不仅看到了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艺术实力,更欣喜地发现每一类作品中都涌现出相当出色的佳作。他提道,此次调研活动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专家组与参展作者之间就作品开展了深入的对话,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在同类活动中并不多见。令人感动的是,许多作者不辞辛劳从各地赶来,专家们也认真地对每件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学术指导。


杨越发言

杨越认为,参展作品涵盖多个画种,艺术视角高远,既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的传承,又彰显出对时代精神的追求。他特别提到山东在版画创作研究领域具有全国性影响力,近年来涌现出的大批优秀青年版画家,在全国各类展览中屡获殊荣,完全有理由期待山东版画在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再创佳绩。


石峰发言

石峰表示,山东画院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调研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共组织了近300幅作品参展。参展单位不仅包括省市一级画院,还广泛动员了县一级书画院参与。现场有120余位作者到场,就作品的创作构思与专家组进行了充分交流。他认为,山东艺术家们展现出较强的创作能力,作品整体完成度高,表现形式丰富,题材涵盖面广。


俞晓夫发言

俞晓夫表示,此次观摩的作品整体创作水平令人满意。他重点评价了油画作品,认为在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人物创作题材方面表现突出,但仍需在人物造型等技法层面继续深化完善。对于风景题材创作,俞晓夫认为,作品在当代性表达上尚有提升空间,建议艺术家们进一步加强创作观念性的探索与实践。


徐青峰发言

徐青峰对山东画院系统拟申报作品的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整体创作水平已达到国家级展览标准。他特别指出,中国画板块作品数量丰富且准备充分,而油画作品在数量上相对偏少。在艺术表现方面,部分油画作品在画面表现力、色彩张力和主题深度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其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多来自往届获奖作者。他建议下一步要重点加强油画作品的申报工作,同时对未完成作品的后续创作寄予厚望,期待能充分展现山东油画创作的整体水准和创新活力。


张望发言

张望表示,此次作品整体展现出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创作水平,但部分大型创作在艺术表现力上与日常习作相比仍存在提升空间。针对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创作者应当注重以艺术观念驱动语言创新,避免为迎合展览范式而限制创作思想;二是要警惕“用力过猛”的创作倾向,克服对国展图式化语言的依赖;三是在技法运用和主题表达上要追求自然和谐,避免刻意堆砌造成的艺术语言失衡。他认为,创作者应当加强日常习作的鲜活体验与正式创作精神内核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孔维克发言

孔维克建议从四个方面打造展览品牌:一要彰显国家气象,对标“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标准,强化学术探索;二要诠释时代精神,引导艺术家聚焦社会发展,创新艺术语言;三要秉持精品意识,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严格把关;四要弘扬中国精神,在AI技术时代坚守艺术初心,深挖民族艺术内涵。他表示,本届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规格提升的同时更需创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既要避免“展览体”的标签化表达,也要抵制技术依赖的创作惰性,以真挚情感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王瑞发言

王瑞认为,现场书法篆刻作品整体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传统根基扎实,多数作品在笔法、刀法、字法等技法层面展现出对传统的深入理解;二是艺术个性初显,作者们在遵循传统规范的同时,已开始形成个人艺术语言;三是创作态度严谨,虽水平参差但方向正确。他期待山东书法篆刻创作能在“技”“艺”“道”三个层面实现更大突破,涌现更多技法精湛、立意深刻、境界高远的作品,为全国展览贡献更多齐鲁艺术的精彩篇章。


杨晓刚发言

杨晓刚表示,“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经过前八届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平台。“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将会实现三大提升:一是强化学术引领作用,通过提高评审标准引导精品创作;二是深化时代精神表达,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维度;三是完善展览机制,形成了更加健康的展览生态。他认为,这种坚持学术高度与创新机制并重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激励和引导了艺术创作,更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展览品质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全国画院系统在当代美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刘明波发言

刘明波表示,此次观摩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从学院训练到职业创作的成功转型历程,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扎实的技法功底,更彰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这种创作实践对研究生的学术规划和创作路径具有重要启示:艺术创作需要实现技术训练与主题表达的有机统一。


宋丰光发言

宋丰光表示,此次观摩会不仅全面展示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趋势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更从创作观念层面推动了画院画家的深入思考。宋丰光对山东画家的表现寄予厚望,期待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多艺术精品,再创山东美术事业的新辉煌。


李学明发言

李学明表示,画院系统作为传承学术传统的重要阵地,其创作尤其注重艺术性的追求。在中国画领域,既要坚守文人画的艺术文脉,又要以现代审美重构传统哲学理念。他建议,当代中国画创作在把握时代命题的同时,应当巧妙融入文人画的笔墨精髓,通过含蓄隽永的艺术语言,传达对当代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这种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凸显画院系统在中国画传承与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会议最后,刘万鸣作总结发言,他对山东画院组织的调研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活动采用“屏幕展示+原作观摩”相结合的双轨并行的观摩方式,有效实现了对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各艺术门类创作成果的系统性检阅。通过建立全程录音机制,确保专家评审意见得到完整记录和准确传达,充分展现了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全国重要的美术创作基地,山东参展作品整体呈现出较高艺术水准,在坚守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展现出开阔的创作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各艺术门类均衡发展的态势来看,部分优秀作品已经具备参加国家级美术展览的实力,这充分印证了山东美术创作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最后,他对山东美术界在“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上的表现寄予期待,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

山东调研结束后,“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将赴其他省份开展调研指导工作。











调研现场花絮

编辑 | 王 甜

编辑 | 吕高鹏、王 甜

制作 | 黄家馨、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