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阅读这件事,大抵是人间最温柔的平等。它从不会因你住在钢筋森林的城市,或是被青山环抱的村庄而区别对待;不会因你钱包的鼓胀或清浅而抬高门槛;更不会因命运馈赠的是健康的体魄,还是需要更用力拥抱生活的身躯而厚此薄彼——当书页翻动时,所有人的灵魂都能平等地浸在文字的光里。
这次征文像一场温暖的相遇。我们打开邮箱,认真地阅读每一份来稿,有些文字润了我们的眼角,更烫了我们的心尖——有游子写故乡老书摊的絮语,有母亲记孩子第一次翻绘本的笨拙,有退休教师用曾经孩子们的作文进行装订并在夕阳余晖中反复阅读。更让人珍视的,是一些作者在来稿时附上的话语。
我们忽然懂得,这些文字从来不是冰冷的投稿——它们是一颗颗心穿越山水湖海的轻叩,是一个个灵魂在纸页上的温柔相拥。所以,我们想把这份温度完整地捧给你:除了精心挑选出来的征文,更想让你看看那些来稿附函,这些都是字里行间藏不住的,对阅读最纯粹的热爱。
毕竟,阅读最动人的模样,不正是这些带着体温的故事吗?
重庆书影,漫染书香
文/邓宇涵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犹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浪潮披裹光衣,高楼林立,皆化作书页间的文字。无论四季节律如何更迭,重庆这座城,早已与书香血脉相连。从千年巴渝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到新时代全民阅读的蓬勃浪潮,阅读不仅是城市精神的传承密码,更是凝聚时代力量的精神精华。
初夏之际,我踏入重庆书城、西西弗书店、精典书店等,爱极了木质书架散发出的陈酿般的墨香,那是岁月的沉淀。我从书架间取出一本勾起好奇心的书,在书中探究情感和思想、真理等,书中的情感与思想渐渐成为我心灵的栖居地。在漫漫时光间,进入心流状态,感受着静谧,享受着书香。
众多文字如同星辰,簌簌坠落在每张书页上,为思维的荒原点亮路径。当指尖抚过泛黄的书页,励志成长、心理学、哲学思辨等书籍,皆化作利剑,斩断现实对灵魂的桎梏。读书时,文字如暖流渗入内心深处,随即化作温柔的巨人,将我环环抱住,给予鼓舞和力量。昼夜交替,花开花落,我在文字构筑的圣殿中,完成了无数次自我的重塑与超越。阅读可以成为每个人破茧的利器,让自身灵魂和精神获得自由的一席之地,进而守护充实与平静的永恒家园。
仲夏时分,适逢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我和几个好友共赴第六期“见字如面”融合读书会,我作为首次参与者,自然会有满满的期待感。百余位读书爱好者共聚在此,电子屏幕逐行滚动着白色字幕,手语翻译者站在舞台侧光处,指尖如蝴蝶般比画着文字的形状,共同为听人与聋人构建起一座沟通无碍、感情相通的桥梁。我暗自感慨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关注,为他们和听人(编者注:指听力正常者)搭建沟通桥梁,从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
当活动举行时,会有人专注解读文学作品,有人热情分享震撼心灵的书籍,有人相互交流探讨。听众聆听知识的传递,切身感受大师们的思辨魅力,当不同的思想在字句间相碰撞,随即编织成独属于此刻的精神盛宴,让每个参与者都在文字的星河中,撷取自己的光芒。
鱼肚白的晨光,笼罩着内部浸染黄昏的书店,乃至整个连锁大楼,书店里的墨香和咖啡的醇厚、茶香的清冽在空气中缱绻,阳光透过窗洒在书页上,为文字镀上了一层银河光晕。在读书会落下帷幕后,一帮余兴之人围坐畅谈,若干书友相识交谈,而我和同伴却流连如此文墨胜景,促膝长谈。
在整个过程中,我仿佛有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觉,即使激动的心情如烈火般被雨天浇淋,我也决不让这份热情熄灭。同时,这次读书会让我真正感受到,阅读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在文字中“阅己、越己、悦己”。
我和同伴抽身移坐于咖啡店里,细品杯中琥珀色的咖啡,感受苦甘交织,同时和同伴谈论着读书会的种种趣事、文学作品、心理、思想、人性、生命……我偶然回首,发觉一位中年女人,她正坐在高凳上埋头看书,举手投足间尽显文艺气息,我由不得心生敬意,同伙伴亦拿出读书会赠送的书本来阅读……
重庆的季夏,阳光透过轨道交通列车车窗,在书页上投下跳动的光斑,我倚着车窗,书的纸页因摩挲而出声,我的思绪已然飞出窗外,穿梭于重庆精神天地,与这座城的书香记忆缠作一团。
恰如重庆容纳长江与嘉陵江的磅礴,阅读也让我懂得接纳不同思想的碰撞,或许是这座城市书香的魅力——在字里行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如今重庆再度承办书博会,这座城市将掀起阅读热潮,而我在四季交替中的阅读,也成了城市书香脉搏的微小注脚。
山城步道的读书角、重庆特色书店文化等,皆是重庆书香的众多名片,让大众见识和了解、热爱重庆书香的气质。
当更多人在你的环抱里翻开书页,这座城的书香情缘,定会在岁月的累积里愈发醇厚。让每一个重庆人和到来的读者,皆沉醉在书影交织的浪漫间。让阅读真正成为山城的生活底色,让巴渝魂染上书香。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重庆市启聪学校新高一一班的邓宇涵。作为听障学生,阅读与写作是我感知世界、连接他人的独特桥梁。而山城重庆夏季的书店墨香、融合读书会里“指尖比画的人文温度”等,更是让我深深触动,故以《重庆书影,漫染书香》一文参与本次征文,希望记录这份特殊的阅读联结。
文章以三个夏日阅读片段为脉络:
① 初夏,精典书店靠窗座位的阳光里,我触摸泛黄的书页,与 “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古典意境悄然呼应;
② 仲夏,融合读书会上,手语翻译的指尖如蝴蝶穿梭,让听障者与听人读者共享同一本书的温度;
③ 季夏,轨道交通列车车窗漏下的光斑在书页上跳跃,恰似山城阅读文化的灵动注脚……
试图以这些具体场景,展现阅读如何跨越时空界限、连接不同人群,成为重庆的文化纽带。文中对精典书店、融合读书会的观察,均源自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借文字传递重庆书香的独特魅力。
此次投稿,于我而言有双重意义:
一是以听障学生的视角,记录重庆这座城市对阅读的包容,让更多人看见 “书香山城” 的温度;
二是借写作突破自身局限——就像重庆的阅读文化跨越了听与说的边界,我也希望用文字跨越表达的屏障,让更多人听见我们触摸文字的声音。
本文为原创,未在其他平台发表,恳请您指正。
此致
敬礼!
邓宇涵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