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江升、邹倩慧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7月3日,“发现杭州——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在杭州临安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文明之邦”“郡邑之盛”“东南首府”三大单元,依次展现史前先秦、汉六朝及唐宋以来杭州的历史演进。

走进展厅,考古沙池与数字投影技术相结合的展示手法格外吸引人,这种“虚实交融”让沉睡千年的遗址以动态化、沉浸式的形式鲜活重现。“鲁公桥遗址沙池等比例‘复原’考古发掘区,将不同文化时期的遗迹分布、文物出土位置、地层叠压关系在立体的‘时间切片’中完整呈现,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为可以‘触摸’的历史层位。”杭州市考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衣锦城城墙遗址沙池以衣锦城的真实边界为基础轮廓,展示了衣锦城东城墙、东南城隅形制结构及复杂的排水系统,诉说着“山、水、城”合一的古代城市规划理念。

展厅核心立面通过橙黄色的暖调光影放映了考古发现的文物影像。行走在8个区县市考古项目分布图地贴上,仿佛游览杭州全境。8个独立柜陈列各地代表性文物,串联起从良渚文化到明清的5000年杭州历史脉络,其中展示的青铜矛头、黑釉瓷辟雍砚、青白瓷划花碗、原始瓷三足熏炉、陶套兽等不同时期的墓葬和出土遗物,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葬俗和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杭州的史前文化遗迹丰富,余杭清水湾遗址就是其中之一。“位于余杭区中泰街道的清水湾遗址考古发现墓葬30座、遗物标本290件/组,还发现了丰富的陶瓷片等。该遗址的发掘为良渚古城周边腹地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线索,是探索本地区诸文化不同人群迁徙的一个出发点。”考古专家夏勇介绍。

汉六朝时期,杭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一点从富阳华墅墓地、建德徐韩村墓地以及临安第二粮库墓地等遗址出土的大量汉六朝墓葬和丰富随葬品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临安第二粮库墓地位于临安青山湖街道研口村,地块内发现东汉至明清的墓葬二十余座,其中M11出土了整套的青釉模型明器,时代和地域特征明显。根据出土器物和文献记载来看,地块内发现的3座规模较大的宋墓很有可能是南宋吏部侍郎方滋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考古专家邓金田介绍,该地块的发掘为研究临安地区汉六朝、唐宋时期墓葬形制特征及葬俗及南宋职官家族墓葬的选址思路、营建方式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次展览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区吴越国衣锦城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7个区县市文旅局协办,将持续至10月8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走进临安博物馆,透过这些带着泥土味与岁月光辉的文物,触摸杭州历史的温度,了解杭州数千年的精神气韵。


(文化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04日 11:3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