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形——樊墨安成扇精选·人物篇丨私享艺术



风之行——当代代表性艺术家扇面主题

樊墨安成扇·人物系列专场

主办:私享艺术 私享书坊

协办:大石山房、鹤庐、知过堂、省斋、枕山庐、平水禅舍

策划:王成业

学术顾问:阴澍雨

学术主持:刘大石

风雅颂

文/刘大石

扇子,一来几千年,从权仪之仗到把玩纳凉,从蒲草翎羽到竹纸一握,早已不止于消夏,王右军、苏东坡挥翰后,此风愈胜。至明清际,扇上诗书画印几已成风,江南烟雨间,诗画相迎,游园惊梦,总是淑女“执纨”公子“怀袖”。

无边的风情,都在翻手间。

羽扇复纶巾,折扇随轻步,即使不得“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亦可“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如此,亦足风雅。

挥扇既惬,书扇画扇藏扇玩扇亦成一乐。无论是花坞樽前微笑,抑或接客不着衣冠,甚而抚琴听者知音,好扇徐开,岂不快哉。

孟郊诗云: 儒风一以扇,污俗心皆平。

于是,岁逢消夏,挥扇为快,岂无笔墨。书扇画扇,藏之赏之,一时之快,一世之情。

写扇,写意;画扇,画心。

而藏之赏之,亦非扇也,盈于心扉者,无非一份岁月静好,更是彼时花开,此际闲情。

其实,对于风雅者,不光这个时代需要处理好,也当处理好往昔。阅尽千帆,然后,有一把纸扇可以相寄,一挥,一握,轻挥处,谈笑时,清风与归。

要引好风清户牖,相与此地吟江湖。见到天地,见到岁月,毕竟是见到了自己。



樊墨安

FANMOAN

江西莲花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从事书画创作与教学。





学画这么多年,很少画折扇,原因说来简单——不痛快,疙疙瘩瘩的,画起来费劲,近两年忽然又觉得折扇有意思,折起来随身拿着,多好玩,于是从柜底取出落满灰尘的扇画夹,又陆续买了七八种不同的纸扇面,试试水墨,试试描线,很快熟悉了折扇的脾性。

扇文化在中国,不用我多嘴,你只须看看晚清民国人的黑白照片,看看明代人的版画,无论男女老幼,手里都有把扇子,李鸿章,章太炎,阔太太、小瘪三,政客名伶,管他冬天夏天,扇不离手。那个漂洋而来的利马窦惊讶道"中国人手里若没有扇子,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据说严嵩被抄家,抄出折扇2万7千柄,好似如今的贪官,家里有成柜的名包皮鞋,或茶饼茅台。记得小时候端午"送节",除了吃喝的东西,还必有一两把扇子。现在人说相声,跳广场舞,也时或手执一柄,旅游景区摊上挂着摆着, 扇面泛着龙袍似的金光,印着"平湖秋月"或"革命圣地"。倒是书画家,爱好此道的少了,再看"文玩"圈,折扇火热,出了许多大师,做出精致讲究也是天价的名品,无论竹料、做工,什么湘妃梅鹿,腊底红花,大骨、小骨、平肩、圆头,刮棱刮宓,贴梁烫钉、乃至扇箍扇套扇坠都逐渐讲究起来,扇子捻开,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颇有点瑞士钟表的感觉。稍感遗憾的是,扇面上空空如也,也许是雪花般的洒金,这还不坏,糟糕的情况是,上面画着笔道粗豪的青绿山水,或是黑不溜秋的水墨画,亦或是几个大字,"惠风和畅"之类,真可惜了这么好的扇骨。回头看春民国人的成扇,骨、刻、字、画,相得益彰,真是好马配好鞍,好船载好帆。

去年碰到一位年稍长的画家前辈,讲起他的一位画油画的老朋友,向他索了一柄水墨折扇,过了一阵再见面,扇面居然已经被扇裂了,这下好了,友谊小船瞬间倾覆。这位画油画的朋友,大慨摇扇像给火焔山扑火似的,煮鹤焚琴,古今有之。

风雅事还须解趣人。

说回到画折扇,不容易,扇面纸熟且滑,画大写意,墨不下渗却恣意横流,开始觉得难搞,逐渐又觉得别有趣味,画画这件事,完全可控也不好玩,总要有些"天趣",天趣在人,扇自有扇的独特风味。扇形对于山水,也要费一番脑筋,山水有地平线的问题,地平线要不要跟着扇面一起转?其实想想地球上的山水本来也是弧面的,真是古人说的:“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扇面高也就半尺,那么"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握’矣"。

扇之装载书画,较之册页手卷,更便于"玩",古人说印章可以"约千言于数字,缩寻丈于半圭",扇子也算可把屏风中堂折起笼入袖中,像孙猴子的金箍摔,收起来便放进耳朵。

扇当然是拂署用,谓之凉友,更重要的作用是交流或"装X",

"您看这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给我画的"

"这是宰相刘墉的手笔"

"这是礼部尚书董思翁的山水"

"这是名伶梅兰芳的花鸟"

"这是我朋友 这是我女婿 "

扇还可以是男女订终身的信物,文士间交流题咏投赠的雅介,也可以是随时摭脸的"便面",在武侠小说里甚至是件独门兵器

有人说,扇子是古人的"奢侈品",相当于今日男士的手表,女士的包包,我说你得了吧,古人会这么觉得吗?你考虑过古人的感受吗。

【樊墨安成扇精选·人物篇】

LOT01





布袋和尚

9.5寸老湘妃竹

LOT02





采菊图

9.5寸老凤眼竹

LOT03





承天寺夜游

9.5寸 1.8排口 湘妃竹

LOT04





钓翁图

8.5寸无节紫竹

LOT05







对牛弹琴

9.5寸斑竹

LOT06





风送花香

9.5寸老斑竹

LOT07





扶醉图

8寸芝麻竹

LOT08





高卧图

9.5寸湘妃竹 骨质梅花头

LOT09





高枕碧霞

9.5寸精工湘妃竹

LOT10







郝大通

8.5寸湘妃竹

LOT11





和烟钓月

8.5寸芝麻竹

LOT12





寂寞沙洲冷

9.5寸老玉竹

LOT13





看云出岫

8.5寸斑竹

LOT14





岭上白云

8寸老斑竹

LOT15





且尽芳尊

9.5寸老玉竹 梅花头

LOT16





榻眠图

9.5寸湘妃竹

LOT17





桐阴读画

9.5寸老玉竹 水滴头

LOT18





偷桃图

9.5寸无节紫竹

LOT19





悠然见南山

9.5寸玉竹 特制梅花头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