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戏相逢 | 福建“偶”遇《长安的荔枝》,千年技艺再出圈



近日,央视热播剧《长安的荔枝》

虽已迎来大结局

但是热度还迟迟未散

其中,第32集片头《孔雀翎》的精彩演绎

让咱们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戏

再度掀起热潮


《长安的荔枝》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长安城春风里飘荡着盛世幻梦,而起源于汉代的泉州提线木偶戏从唐代开始盛行。


《长安的荔枝》中《孔雀翎》的演出,由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林建裕、沈苏革、张弓、吴伟宏携手上阵,有的是中心领导,有的是一级演员,他们的艺龄均超过40年,高超的表演艺术赢得过世界各地观众的喝彩。

此次他们不仅精彩呈现了男孩和小羊,还将两位海外客商演绎得活灵活现,与剧中角色的讲述交相辉映,十分吸引人。


作为“千年的老戏骨”,它亦是见过不少“大场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泉州木偶戏以一出《四将开台》惊艳世界。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中国符号”亮相,向世界展示非遗魅力。杭州亚运会期间,泉州木偶戏在文化活动区演出,吸引多国运动员体验互动。


图源:中国文化报

还曾应邀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等重大活动中表演。


图源:泉州木偶剧团@黄文生

不仅如此,传承千年的木偶戏凭借精湛的技艺、创新的表现形式和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成功“出圈”,成为传统文化破圈的典型案例。

青年演员蔡思雅等通过抖音展示木偶戏“变装”“弹吉他”等创意表演,单条视频点赞量破百万。

同时,木偶戏更是破圈与游戏《原神》《王者荣耀》联动,推出木偶戏风格的角色皮肤或剧情动画;与流行音乐结合,木偶戏版《青花瓷》《孤勇者》在B站成热门二创内容。


图源:泉州文旅


木偶戏历经千年,传承从未间断。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以泉州提线木偶戏为主体的“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成为我国迄今唯一入选该名册的项目。


图源:泉州市木偶剧团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泉州及闽南语系地区,习称“傀儡戏”“嘉礼戏”,有学者称之为“泉腔傀儡戏”。


图源: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其源头,与远古巫文化关系甚密,本为“丧家乐”,汉代成为宾婚嘉会中的独特表演艺术。晋唐时随中原士族南迁入闽,据唐末五代泉州籍道士谭峭所著的《化书》等文献可知至迟于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区流行。


图源:闽南戏曲艺术中心

千年技艺如何在当代“活”下去?泉州木偶剧团用行动回答:创排《古艺新姿活傀儡》《卢俊义》等新剧目,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人偶交互表演等。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到今日“一带一路”,泉州木偶戏以丝线为纽带,串联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共鸣。


泉州市木偶剧团出访墨西哥做文化交流

可以说,泉州提线木偶的火爆,离不开泉州这座文化名城的滋养。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让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下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泉州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有山、有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人间烟火气的泉州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小沙弥下山》中的小沙弥

提线木偶在保持经典魅力的同时,注入了新时代的审美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提升。

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尊重与满足。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相信提线木偶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形成一个“出圈”的文化品牌。


《窦滔》中的苏若兰(窦滔之妻)

同时,泉州市文旅部门也在为提线木偶的传承发展打造更完备的制度保障。鼓励木偶剧创新,实施名家传承保护工程,发挥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提供必要政策与经费支持。

在演出机制方面,坚持普惠性,并将演出收入用于剧团的发展与再创作。推出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演员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平台与机制,提供坚实的保障。围绕资源、产品、客源、服务等要素,打好“组合拳”。


《钟馗醉酒》中的钟馗

艺术家们通过指尖艺术将一个个鲜活灵动、栩栩如生的人偶搬上舞台,通过演员灵巧的双手完成高难度的技巧和准确的艺术表达,观众感受到古老戏曲的深厚传统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抢卢俊义》中的燕青

以上图源:泉州市木偶剧团


如今,泉州提线木偶戏如同穿行千年的文化信使,并创造了“为了一出戏,来到一座城”的现象级热度。在泉州看一场提线木偶戏,不仅是娱乐,更是触摸千年闽南文化的独特仪式。


在清源山景区、西街、文庙等地,除了欣赏泉州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也能近距离感受泉州非遗魅力。由福建省文旅厅和泉州市文旅局主办的“周末戏相逢”活动,以世遗之城泉州为舞台,在清源山的老君岩、西街、文庙、天后宫等地,组织泉州歌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等12个国有文艺院团,全年常态化地开展“周末戏相逢”沉浸式公益演出活动。

周末及节假日不定期演出,具体时间和地点可关注“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以上2图源:泉州发布

在丰泽区泉山路355号的泉州木偶剧院,常态化推出提线木偶戏公益性惠民演出,共有大剧场和古典小剧场两个场馆。其中《古艺新姿活傀儡》专场演出剧目包括《贵妃醉酒》《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猴趣》《元宵乐》等经典折子戏。


图源:泉州文旅

鲤城区通政巷4号苏廷玉故居的印记闽南是藏在泉州街巷里的活态传承。故居里的“闽南戏窝子 古厝小艺苑”专场表演通常包含泉州南音《风打梨》《梅花操》《直入花园》等。

具体详情,大家可通过“泉州印记闽南文化驿站”小程序了解和购票。


图源:泉州发布

想一站式饱览泉州非遗魅力,那定不能错过位于丰泽区东湖街648号泉州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市非遗馆啦!馆内共设有15个工坊和互动舞台,每周末开展常态化非遗互动体验、展览展示、非遗展演,其中包括泉州提线木偶戏、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表演。


图源:泉州文旅

周末到泉州通淮关岳庙看戏已成为不少市民的休闲选择,戏台经常演出泉州提线木偶戏《贵妃醉酒》《若兰行》《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驯猴》等剧目。

通淮礼乐戏台周末开展常态化演出(重大节日除外),大家可关注“泉州通淮关岳庙”公众号每周的“通淮礼乐戏台演出节目预告”。


图源:泉州发布

在海丝文化国际营地,有一处可品茶观戏的宝藏地方——宋元茶楼,茶楼内常态化演出泉州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南音、高甲戏等。大家可以于此品茗论道、观茶艺赏古乐、品味闽南特色茶点。此外还有制香、宋代点茶、簪花围、漆扇等项目供大家体验。


图源:泉州发布


随着泉州布偶戏登上《长安的荔枝》大屏幕,再次爆火出圈!丝线的一端是历史,另一端是未来,它不仅是闽南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共享的艺术语言——十指悬丝,舞动的是华夏底蕴,牵动的是人类对美的共同向往。

部分文字来源于:中国文化报、福建发布、泉州发布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