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客流量近200万人次、年交易额超20亿元,德城五大古玩交易市场邀您来“淘宝”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6日讯 作为古玩交易的主阵地,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将繁荣古玩市场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整体布局,持续深化古玩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利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培育,德州古玩作为运河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正持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从漕运码头到淘宝胜地

六百年积淀铸就前世今生

“运河入鲁,九望德州。”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道出了德州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枢纽地位。自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重叠,德城便成为南北货物与文化的“中转站”。

明朝永乐年间,漕运兴盛,德州码头“日泊千帆,商贾云集”,文人墨客、官宦商旅携珍宝往来,催生了古玩交易的雏形,为今日的繁华埋下伏笔。“史料记载,德州古玩市场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这里长期延续着‘老货多、品类全’行业特色,业界流传着‘南长沙,北锦州,中间有个大德州’的说法。”德州市古玩收藏协会会长于兆军介绍。

如今的德城,建有大运河古玩城、德州古玩城、齐鲁古玩城等五大古玩交易市场,总经营面积达12万平方米,依托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汇聚了全国多地商家,出售的古玩涵盖陶瓷、玉器、书画等主要门类,细分品种超过1000种。各大古玩市场中,“运河元素”无处不在:从漕运文书、船家器具到沿岸民俗器物,每一件藏品都是运河商贸史的微观见证,每一件老物件都是运河故事的载体,每一次交易都是文化基因的传递。


从雅集盛会到消费盛宴

廿亿交易激活运河商圈

每周六的运河地摊大集,是德城古玩市场的“流量爆点”。清晨四五点的大运河古玩城地摊集市上,5000余个展位绵延数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古玩客商、藏友与专家学者在此齐聚。作为全国最活跃的古玩交易集散地之一,德城每年举办全国大型古玩交流会15场以上,中小型集市200余场,年均客流量近200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于兆军说,频繁上演的“淘宝盛宴”,不仅促进了古玩艺术品的流通交易,更形成了以古玩市场为核心的特色消费圈。清晨开市的早点摊、午间爆满的特色餐馆、为客商服务的宾馆酒店,都因古玩交易日而生意兴隆。据统计,仅古玩城周边一公里的餐饮商户,在交易日当天的营业额就能翻三番,特色民宿入住率达95%,连土特产店都迎来“二次消费”热潮。与此同时,由此衍生的鉴定、物流、策展等新业态,正在运河畔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链。


从单点淘宝到全域游赏

文旅共振唤醒城市记忆

运河文化在德城的传承,远不止于古玩的方寸之间。近年来,德城区以运河文脉为魂,创新构建“古玩+文旅”生态体系,让沉睡的藏品诉说漕运往事,使静态的景点演绎历史风云。

如何实现从单点淘宝到全域游赏的跃升?德城下足“串珠成链”真功夫。走出古玩市场,沿运河泛舟南下,美景尽收眼底:运河古街的黛瓦飞檐下,昔日商帮的算盘声仿佛仍在回响;德工文创园的钢铁骨架间,艺术与工业正碰撞出新的火花;杨家圈片区的老墙旧瓦里,藏着运河村落重获新生的密码;九龙湾公园的参天古木间,百鸟和鸣谱写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诗篇;花园营地的星空帐篷下,年轻人正用咖啡香续写着运河边的市井故事;巍然矗立的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将千年文脉凝练成震撼人心的当代表达……

这不仅是古玩市场的延伸,更是一场以文化为纽带的城市复兴。当藏友在淘选古玩后,能沿着运河继续触摸历史的温度;当游客流连于美景时,也会被引向古玩市场的雅趣—如此循环往复,终让运河之水重焕生机,文化之火愈燃愈旺。

如今,运河的水依旧流淌。当千年运河遇见现代创意,德城这座古玩名城,正在运河波光里续写文化自信与经济繁荣的时代新篇。

闪电新闻记者 王佳亮 德城融媒 郝丽敏 报道


(文化责编:拓荒牛 )